[实用新型]节能高产多层橡胶密封圈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47235.5 | 申请日: | 2017-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5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顾小华;李昌玉;杨亮;杜波艳;段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北仑优联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2 | 分类号: | B29C45/32;B29C45/27;B29L31/2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橡胶密封圈 副流道 注塑口 成型 注塑 本实用新型 主流道 模腔 模具 节能 高产 从上向下 节能环保 生产节拍 生产效率 使用寿命 通道连通 分流柱 上表面 下压板 相对面 副面 流道 主面 磨损 同心 保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高产多层橡胶密封圈模具,从上向下依次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以及下压板,在第一模板上表面设置主流道;在每一主流道的端部设置一个主注塑口;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上分别设置注塑口;各注塑口同心、形成自上而下的注塑通道;上下相邻的两模板相对面分别设置工件成型副面以及工件成型主面,形成模腔,在工件成型主面上设置副流道,副流道包括分流柱以及延流道;模腔通过副流道与注塑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节拍,可以完成多层橡胶密封圈的生产,生产效率高,更加节能环保,并且降低机器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橡胶密封圈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橡胶密封圈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
现在的橡胶密封圈初步成型的加工方式大多数选择注塑成型,现有的橡胶圈密封碍于注塑冷却等条件限制,大多数是单层注塑或是双层注塑,但是此种加工方式加工效率低、费时费力,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硫化机上,达到节能高效的橡胶圈密封圈的初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高产多层橡胶密封圈模具,包括模板,模板从上向下依次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以及下压板,在第一模板上表面设置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为两条,彼此交叉,在每一主流道的端部设置一个主注塑口;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上分别设置第二注塑口、第三注塑口、第四注塑口、第五注塑口、第六注塑口;主注塑口、第二注塑口、第三注塑口、第四注塑口、第五注塑口、第六注塑口同心、形成自上而下的注塑通道;上下相邻的两模板相对面分别设置工件成型副面以及工件成型主面,在工件成型副面上设置第一环形腔,在工件成型主面上设置第二环腔、副流道,副流道至少包括两个分流向道,分流向道前方与延流道连通,在分流向道与延流道连通处设置分流柱,分流柱将分流向道进入延流道的液体分流;延流道与第二环腔连通;第一环形腔与第二环腔形成模腔,通过副流道与注塑通道连通;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的两侧设置翼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四角设置定位孔。
优选的:延流道为扇形。
优选的:每一注塑口与每一相通流道的连接处呈弧面形状。
优选的: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相邻两模板之间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
优选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第五模板、第六模板、下压板都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缩短生产节拍,理论上一次可以完成多层橡胶密封圈的生产,生产效率高,更加节能环保,并且降低机器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示意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示意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示意图二;
图6为图4的A部放大图;
以上各图中: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三模板3、第四模板4、第五模板5、第六模板6、下压板7,主流道11;主注塑口12;翼板13,定位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北仑优联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北仑优联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7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节料冷流道注射模具
- 下一篇:用于双色注塑模具的滑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