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6048.5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9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仇建文;林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10;F16F9/32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顾赛喜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幅板 惯性轮 硅油 壳体 容腔 焊接 硅油减振器 盖板 闭口端 低耗材 焊接部 开口端 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曲轴 加工步骤 简化壳体 制造成本 内环 套入 密封 体内 节约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以及盖板,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个U型盘、幅板以及焊接部,所述U型盘构成所述壳体的主体,所述幅板和所述U型盘焊接形成所述焊接部,所述U型盘设有开口端、容腔以及闭口端,所述U型盘的开口端与所述盖板焊接形成密封的所述容腔,所述容腔内容纳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所述U型盘的闭口端内环与所述幅板焊接,所述幅板设有中心孔,发动机曲轴套入所述中心孔,从而有效简化壳体加工步骤,减少相关制造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材料与加工工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大功率内燃机的运行过程中,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须在曲轴前端装硅油减振器。硅油减振器是将惯性轮装在壳体的密封容腔内,使得硅油减振器可绕轴承在壳体内自由转动,惯性轮与壳体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硅油。其中,硅油减振器的壳体固联在发动机的曲轴前端,与曲轴系统一起运动。当曲轴系统发生扭振时,由于惯性轮转动惯量较大,它的运动总是滞后于壳体的运动,此时间隙中硅油就会因粘性阻尼产生剪切,以热能方式消耗振动能量,达到消减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
在硅油减振器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壳体为一体机构,壳体常采用锻钢经精加工才能达到所需精度,其加工工作量与难度为各零件中最大。尤其是大功率内燃机,为传递大扭矩,所需的幅板部较厚,而密封腔壁可较薄,二者厚度相差悬殊,更浪费了大量材料与加工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简化壳体加工步骤,减少相关制造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材料与加工工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以及盖板,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个U型盘、幅板以及焊接部,所述U型盘构成所述壳体的主体,所述幅板和所述U型盘焊接形成所述焊接部,所述U型盘设有开口端、容腔以及闭口端,所述U 型盘的开口端与所述盖板焊接形成密封的所述容腔,所述容腔内容纳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所述U型盘的闭口端内环与所述幅板焊接,所述幅板设有中心孔,发动机曲轴套入所述中心孔,从而确保所述硅油减振器与发动机的曲轴一起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幅板的厚度与所述U型盘的腔壁厚度可按各自要求以最省材方式选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幅板的厚度大于所述U型盘的腔壁厚度。
有益效果
所述硅油减振器壳体分解为U型盘与幅板的二元结构,U型盘采用钢板落料经拉伸而成、而幅板直接由钢板加工即可,简化壳体加工步骤,减少相关制造成本,不需要采用锻钢经精加工才能达到所需精度,节约了大量的材料与加工工时,成为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耗材结构的硅油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6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型油压缓冲器
- 下一篇:一种机电设备用抗震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