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抗冰冻的测风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2999.5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6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褚景春;张文建;袁凌;樊立新;刘金鹿;廖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1/00 | 分类号: | G01P1/00;G01P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朱贝贝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加热件 风杯部件 冰冻的 转动轴 底座 本实用新型 测风传感器 磁导体 磁环 风杯 周向均匀设置 连接线 支撑架端部 底座内部 电磁感应 结冰现象 主体顶部 固定的 可转动 支撑架 冰冻 转动 抵抗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抗冰冻的测风传感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可转动的风杯部件,所述风杯部件包括安装在转动轴上的底座、沿所述底座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支撑架以及设置在各支撑架端部的风杯,所述风杯内部以及底座内部分别设置有PTC恒温加热件,所述PTC恒温加热件通过连接线与设置在底座上的磁环连接,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固定的磁导体,所述风杯部件转动时,所述磁导体与磁环之间通过产生电磁感应控制所述PTC恒温加热件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性能可靠,应用在易发生冰冻的环境下,能有效抵抗冰冻环境,防止发生结冰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风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效抗冰冻的测风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测风传感器发生结冰的情况可分为两种:雨凇和雾凇。雨凇是特定的低温环境下冻雨形成的,雾凇是特定的低温环境下降雾形成的。在此将雨凇和雾凇形成的环境,统一称为冰冻环境。对于风电机组而言,测风传感器在冰冻环境下发生结冰的现象是现阶段面临的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将造成风电机组的停机,严重影响风电机组的发电量。
传统的测风传感器如三杯式风速仪,其加热器位于转动支架的下面,通过空气热对流及热辐射的方式使转动支架进行加热,通过支架热传递的方式使风杯部位进行加热。在这种加热方式中,热量传递的整个过程均与空气接触,因此,在传递过程中发生较多热量损耗,导致传递到风杯部位的热量已不足以抵抗冰冻环境,从而普遍发生结冰现象。也因此,传统的测风传感器发生结冰时,多数情况是转动部位及风杯部分发生结冰,但目前无论是通过增大加热器的功率还是提升加热器的启动温度都无法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专利文献CN202502108U公开了一种防冻风速仪,其在风杯内部增加了电阻丝,通过电阻丝发热来传递热量,但由于加热方式仍为热传递,易造成热量损失,难以保证恒温加热。CN106199059A公开了一种防冰冻风速仪,其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来实现加热并通过水银膨胀方式保持恒温,在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上升及温度保持分开控制,但这种方式的结构较复杂,加热较难控制,可靠性难以保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测风传感器在结构与使用上,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抗冰冻的测风传感器,使其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性能可靠,应用在易发生冰冻的环境下,能有效抵抗冰冻环境,防止发生结冰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抗冰冻的测风传感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可转动的风杯部件,所述风杯部件包括安装在转动轴上的底座、沿所述底座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支撑架以及设置在各支撑架端部的风杯,所述风杯内部以及底座内部分别设置有PTC恒温加热件,所述 PTC恒温加热件通过连接线与设置在底座上的磁环连接,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固定的磁导体,所述风杯部件转动时,所述磁导体与磁环之间通过产生电磁感应控制所述PTC恒温加热件工作。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风杯部件为分体式结构,由固定连接的上风杯部件和下风杯部件组成,其中,所述上风杯部件包括上底座、上支撑架和上风杯,所述下风杯部件包括下底座、下支撑架和下风杯,所述PTC恒温加热件设置在所述上底座与下底座之间以及所述上风杯与下风杯之间,所述连接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
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上以及所述上风杯和下风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所述PTC恒温加热件的安装槽。
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配合安放所述连接线的埋线槽。
所述上风杯部件和下风杯部件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2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