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下挡风挡泥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1388.9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牟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东林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7/06 | 分类号: | B62J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000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孔 第二定位柱 第一定位柱 固定块 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 摩托车用 挡泥板 右挡板 左挡板 挡风 保险杠 定位螺杆 滑动连接 圆心 内表面 内螺纹 伸缩 共线 固接 松动 并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下挡风挡泥板,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并列的设置有能够伸缩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端与固定块固接,第一定位柱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端与固定块滑动连接,第二定位柱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定位柱的自由端和第二定位柱的自由端上分别设置有圆心共线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定位螺杆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牢牢地固定在保险杠上,避免松动脱落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摩托车用下挡风挡泥板。
背景技术
摩托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风寒对腿部、膝盖的刺激(冬季尤其明显),从而使驾驶员的腿关节部致病。为了减少风寒对腿部的刺激,人们普遍在摩托车发动机前面的保险杠上安装挡风板;但是目前的挡风板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挡风板为一体成型,不便于运输;第二,挡风板通常采用绳索与保险杠连接,该种连接极易造成挡风板松动脱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用下挡风挡泥板,能够牢牢地固定在保险杠上,避免松动脱落情况;同时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转动筒,所述第一转动筒的外表面与左挡板固接,所述右挡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筒,所述第二转动筒的外表面与右挡板固接,第一转动筒和第二转动筒交错拼接,限位杆插设在第一转动筒和第二转动筒上,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一转动筒和第二转动筒的内表面转动连接,左挡板和右挡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并列的设置有能够伸缩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端与固定块固接,第一定位柱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端与固定块滑动连接,第二定位柱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定位柱的自由端和第二定位柱的自由端上分别设置有圆心共线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定位螺杆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具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位于第一转动筒或第二转动筒的上方,左挡板或右挡板上设置有固定凸起,固定凸起的一端与左挡板或右挡板固接,固定凸起的另一端与固定凹槽扣合。
进一步,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的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向内的凸缘。
进一步,凸缘的中部具有柔性伸缩罩,凸缘的左部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扣件,凸缘的右部设置有与第一扣件配合使用的第二扣件。
进一步,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具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以限位杆为对称轴对称布置,并具有与摩托车车架相配合的凹部。
进一步,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水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在运输前,将左挡板对折到右挡板上,此时的第一转动筒会因为得到外力而在限位杆上转动,对折右挡板同理;在安装时,将左挡板和右挡板敞开,滑动第二定位柱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形成的空腔与保险杠相对并大小适应,然后通过拉伸或收缩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使其之间的空腔长度与保险杠的直径相适应,最后将定位螺杆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旋进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上,从而将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固定在保险杠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动筒、第二转动筒和限位杆的配合使用能够将左挡板和右挡板进行收折,将传统的一体成型替换成了分体式,便于运输;根据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配合使用安装在不同型号的摩托车保险杠上,并且替换掉了传统的绳索捆绑,从而使其与保险杠固定的更牢靠,避免松动或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东林模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东林模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1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带驱动装置的整体式后平叉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用防雨遮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