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充电转换电路的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1037.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东;王文林;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极 源极 充电转换电路 电子烟 负电压输出端 正电压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 电源输入端 充电电池 电压极性 恒定输出 转换电路 烧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转换电路的电子烟,其包括: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共用第一接点,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共用第二接点,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共用第三接点,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共用第四接点,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共用第五接点,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共用第六接点,第二接点连接至正电压输出端,第三接点连接至负电压输出端,第五接点、第六接点分别为电源输入端,通过转换电路的设计,实现电压极性的恒定输出,防止烧毁被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充电转换电路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作为烟草的替代品,深受广大吸烟者的喜爱,其主要包括雾化器,烟弹本体、储油仓、下壳,下壳中装设有电源,雾化器包括雾化丝、棉花,使用时,电源为雾化丝提供电能,雾化丝发热,棉花用于吸附储油仓中的烟油,雾化丝将棉花吸附的烟油雾化,雾化后的烟油产生烟气,烟气通过烟弹本体的通道流出,供人吸食,电源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充电时,一般将电源的正极与充电器的输出正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与充电器的输出负极连接,实现外界充电器对电子烟的充电,可这种方式需要首先确定电子烟电源的正、负极,然后再与充电器的正、负极对应连接,如果电极接反,就很容易将电源烧毁,导致电子烟的报废,因此这种电子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转换电路的电子烟,其具有防止反接电源,稳定电压的极性输出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充电转换电路的电子烟,其包括:一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一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一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共用一第一接点,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共用一第二接点,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共用一第三接点,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共用一第四接点,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共用一第五接点,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共用一第六接点,第一接点和第五接点之间还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二接点连接至正电压输出端,第三接点连接至负电压输出端,第四接点通过一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六接点,第五接点、第六接点分别为电源输入端。
进一步地,第五接点为电源的正极输入端、第六接点为电源的负极输入端。
进一步地,第五接点为电源的负极输入端、第六接点为电源的正极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点连接至正电压输出端,第三接点连接至负电压输出端,第五接点、第六接点分别为电源输入端,这两个电源输入端与直流电源导接时,无需区别电源的正负极,均可以从正电压输出端输出正极电压,从负电压输出端输出负极电压,可以有效防止误插、反插导致电子烟内部的电池烧坏的情况,可以有效保护电子烟内部的电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充电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1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充电涉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讯设备用便携式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