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39719.5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2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王宝生;彭新松;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伟文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集成芯片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电子元器件 注塑成型 覆膜 固封 针脚 安装孔内壁 连接为一体 电路设计 端子焊接 加工工序 芯片集成 整体集成 注塑工艺 安装孔 传统的 金属环 密封性 上端套 抽芯 伸入 引脚 焊接 嵌入 成型 电路 芯片 穿过 输出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包括外壳和插头,所述插头与外壳之间通过注塑成型连接为一体,在插头的侧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上嵌入设有金属环,在外壳的上端套设有O型密封圈,外壳内通过预覆膜固封有集成芯片和若干端子,端子的针脚与集成芯片的引脚相互焊接,端子的头部穿过外壳伸入插头内。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的PCB板,通过芯片集成,将电路整体集成于芯片上,简化了电路设计,将集成芯片与端子焊接后进行预覆膜固封,最后注塑成型,大大缩减了加工工序,减少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同时采用抽芯注塑工艺成型,对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性和抗干扰性有很好的提升,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输出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背景技术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普遍用于检测汽车凸轮轴位置的传感器,当下霍尔式传感器技术最为成熟,通过霍尔效应使传感器芯片采集并输出信号给ECU,从而实现汽车顺利点火。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以及汽车性能的不断改进,发动机也由传统的单气门向多气门转变,现有常规设计的凸轮轴传感器由于电路设计复杂,经常出现信号输出不稳定,精度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加工工序繁琐,产能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有一台发动机多个凸轮轴传感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出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包括外壳和插头,所述插头与外壳之间通过注塑成型连接为一体,在插头的侧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上嵌入设有金属环,在外壳的上端套设有O型密封圈,外壳内通过预覆膜固封有集成芯片和若干端子,端子的针脚与集成芯片的引脚相互焊接,端子的头部穿过外壳伸入插头内。
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的PCB板,通过芯片集成,将电路整体集成于芯片上,简化了电路设计,将集成芯片与端子焊接后进行预覆膜固封,最后注塑成型,大大缩减了加工工序,减少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同时采用抽芯注塑工艺成型,对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性和抗干扰性有很好的提升,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输出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中:1-外壳;2-密封圈;3-插头;4-安装孔;5-金属环;6-预覆膜;7-集成芯片;8-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包括外壳1和插头3,所述插头3与外壳1之间通过注塑成型连接为一体,在插头3的侧部设有安装孔4,安装孔4内壁上嵌入设有金属环5,在外壳1的上端套设有O型密封圈2,外壳1内通过预覆膜6固封有集成芯片7和若干端子8,端子8的针脚与集成芯片7的引脚相互焊接(焊接方式为激光焊),端子8的头部穿过外壳1伸入插头3内。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插头3与外壳1同轴线连接,端子8的头部笔直伸入插头3内;而本实施例中的插头3相对外壳1呈折弯状,对应的,端子8的头部亦呈折弯状伸入插头3内。
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的PCB板,通过芯片集成,将电路整体集成于芯片上,简化了电路设计,将集成芯片与端子焊接后进行预覆膜固封,最后注塑成型,大大缩减了加工工序,减少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同时采用抽芯注塑工艺成型,对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性和抗干扰性有很好的提升,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输出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97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