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镍氢电池包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39336.8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1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54;H01M2/10;H01M1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钟胜光 |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电池 电池组 隔板 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 并联连接 镍氢电池 散热板 串联 安全性要求 最大程度地 侧面接触 方式设置 热量蓄积 首尾相连 金属制 列方向 相邻行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镍氢电池包,其包括隔板、串联或并联连接的两个电池组、以及金属制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由m行、n列的单电池排列而成,行方向中每行中的n个镍氢单电池首尾相连地串联连接,列方向中m行单电池在末端与相邻行的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所述两个电池组以所述单电池的侧面与所述隔板接触的方式分置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散热板以与所述单电池的侧面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与所述隔板相反的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有利于减少电池包内的热量蓄积,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镍氢电池包,具体来说,设计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镍氢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地球自然环境保护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大容量铅蓄电池正在逐渐被取代。镍氢电池(Ni-MH电池)作为一种高能绿色充电电池,具有高温性能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因此作为铅蓄电池的替代品被市场青睐。
铅蓄电池具有大容量、大电流放电的优势,然而作为其替代品的镍氢电池本身的电池容量较小,为了满足客户对于大容量、大电流的要求,不得不采用将多节镍氢单电池通过多并多串的方式组成电池包来实现电池容量和电流的提升。例如,为了替代定额电压为12V、定额电流为30A的铅酸蓄电池,大约需要100节左右的镍氢单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排列而形成电池包。
在这样的镍氢电池包中,多个单电池的排列方式可分为“F状”和“L状”两种,“F状”是指两节以上的单电池以电池端面平齐的方式并排地排列,“L状”是指两节以上的单电池1以电池端面首尾相连的方式进行排列。如图1所示,“F3”或“F5”分别是指3节或5节单电池1以电池端面平齐的方式并排地排列;“L2”或“L3”分别是指2节或3节单电池1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排列。这样排列而成的多个电池组进一步通过端子连接片进行串联或并联,从而形成电池包。
图2是现有的镍氢电池包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所示,镍氢电池包通常具有扁平的外形。
图3是镍氢电池包去掉了外壳后的表示其内部的单电池排列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多节单电池1以F状的方式无间隙地紧密排列,并通过多并多串的方式而构成电池包。在这种结构的电池包中,存在的问题是:电池包的散热性能通常不良。
图4是表示对现有的镍氢电池包进行热量模拟分析的结果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热量最大的部分位于电池包的中央(图中阴影部分),这是由于构成电池包的数量众多的单电池1采用了F状的紧密排列方式,处于中间位置的单电池产生的热量很难向周围散发,从而导致热量蓄积。当热量蓄积在中央部不容易发散时,位于电池包中央部的单电池容易失效,从而导致整个电池包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的镍氢电池包,可以充分保证每个单电池与散热板接触的面积,使得热量传递的程度变得均等,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热量蓄积、使每节单电池之间的温度趋于平衡,从而解决因局部的单电池寿命变短而导致整个电池包寿命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镍氢电池包包括隔板、串联或并联连接的两个电池组、以及金属制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由m行、n列的单电池排列而成,行方向中每行中的n个镍氢单电池首尾相连地串联连接,列方向中m行单电池在末端与相邻行的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
所述两个电池组以所述单电池的侧面与所述隔板接触的方式分置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所述散热板以与所述单电池的侧面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与所述隔板相反的一侧。
优选所述散热板为铝制散热板。
优选在所述电池组中,所述单电池在列方向上具有间隔,该间隔在列方向的中央部大于列方向的两端。
优选所述隔板为绝缘性树脂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93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风道结构及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的热管理耦合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