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37428.2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3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洋 |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片 拔秆装置 本实用新型 螺旋结构 农用机 拔秆 农业机械技术 农作物茎秆 平行设置 轴线方向 根系 转轴 松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拔秆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上形成有以第一主轴为转轴的螺旋结构以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一齿片,每列第一齿片中的相邻两个第一齿片间形成有使螺旋结构通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主轴上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二齿片,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齿片宽度和第二齿片宽度之和,每列第二齿片中的相邻两个第二齿片间形成有在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反向旋转时用于使所述螺旋结构通过的第二间隙。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拔秆装置的拔秆农用机。本实用新型的拔秆装置能够将根系松动后的农作物茎秆自动拔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
背景技术
对于有较长茎秆的农作物,在成熟收割后需要将长在地里的茎秆(如:烟草的烟草、玉米、大豆和油菜等的茎秆)拔起,以利于土壤清理(例如:清理后形成水田,人工插秧)和避免大量根系腐烂过程形成病毒,避免相关害虫借助茎秆生长繁殖和越冬。
现有的拨秆机的一种工作方式为掘蔸式,具体步骤为:先用机身将烟秆压倒,然后用一双对向并向上旋转的刀具将垅埂及烟秆根系一起打松。此方法弊病有三:
一、因垅埂体积和硬度大,故需耗大量动力,所以不能小型化;
二、茎秆掘起后全部沿行进方向倒伏且茎秆中部以上先倒后掘常被泥土覆盖,需人工收集且给人工收集带来难度,如不及时收集遇下雨后难度更大;
三、先压倒再掘松的方式几乎无法实现自动收集茎秆;
另一种为链条对夹式,该方式体积庞大、能耗高、转向不便且无法将茎秆拔尽,有残留的根系。
总之,现有的拔秆装置要么体积庞大,不适合南方的坡地,要么只能将农作物茎秆的根系打松并压倒,无法对根系松动后的农作物茎秆实现真正的自动拔起,或者拔起后有大量根系残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将农作物茎秆拔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拔秆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上形成有以第一主轴为转轴的螺旋结构以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一齿片,每列第一齿片中的相邻两个第一齿片间形成有使螺旋结构通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主轴上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二齿片,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齿片宽度和第二齿片宽度之和,每列第二齿片中的相邻两个第二齿片间形成有在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反向旋转时用于使所述螺旋结构通过的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主轴形成有四列第一齿片,四列第一齿片沿第一主轴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主轴形成有四列第二齿片,四列第二齿片沿第二主轴周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拔秆农用机,包括:车体、动力机构、安装在车体前端的犁铧和上述的拔秆装置,所述拔秆装置的第一主轴的轴线方向保持与车体直线前进方向一致,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旋转,所述犁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拔秆装置下方,且沿车体前端方向伸出所述拔秆装置。
其中,所述车体前端且位于所述拔秆装置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导入农作物茎秆的导入结构。
其中,所述导入结构包括两个导入片,两个导入片呈八字结构,八字结构的小口端与拔秆装置的前端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车体上位于所述拔秆装置的后端设有用于将拔起的农作物茎秆的导出车体外的导出槽。
其中,所述车体上在所述导出槽出口端设有储料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洋,未经刘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74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负式小型收割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玉米收获机籽粒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