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散热片的电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6097.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明;梁秋华;廖庆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惠洁宝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8 | 分类号: | H05B3/78;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顾惠忠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片 电热管本体 铝质套筒 外筒段 内筒 本实用新型 电加热管 中心通孔 换热 外围 铝型材散热片 散热片安装 一体化结构 紧密包覆 快速导热 铝质型材 热效率 固定座 导流 筒段 加热 拼接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散热片的电加热管,包括一电热管本体,该电热管本体在外围紧密包覆有一外壳,所述的外壳由多个铝质套筒依次拼接而成,每个铝质套筒上均安装有散热片;所述的铝质套筒由外筒段和内筒段所组成的一体化结构,其中外筒段的直径大于内筒段的直径;所述的内筒段开设有贯穿于外筒段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与电热管本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的散热片为铝型材散热片,散热片安装在内筒段的外围;所述的电热管本体在末端束装有起固定和导流作用的固定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安装散热片,增加了换热面积,并且外壳和散热片均采用铝质型材,通过相互接触的方式实现快速导热和换热,从而提高加热速度,显著提升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热元件,具体是指一种带有散热片的电加热管。
背景技术:
电加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加热丝通电后产生热量,通过金属外壳向加热对象传递热量。现有的电加热管结构如图1所示,结构简单,且电加热管的管面(即换热面)为光滑平面,这种结构设计的缺点在于:由于换热面积有限,在加热过程中换热效率不高,加热速度缓慢,无法快速响应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针对电加热管进行有效改进,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增加散热面积的电加热管。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散热片的电加热管,包括一电热管本体,所述的电热管本体在外围紧密包覆有一外壳,所述的外壳由多个铝质套筒沿着所述电热管本体长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每个铝质套筒上均安装有散热片。
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每一所述的铝质套筒由外筒段和内筒段所组成的一体化结构,其中外筒段的直径大于内筒段的直径,外筒段套设于内筒段的一端;铝质套筒整体呈凸台型结构;所述内筒段套设于所述电热管本体上;相邻的两个铝质套筒中,其中一个铝质套筒的外筒段与另一个铝质套筒的内筒段抵接;所述散热片套设于每一铝质套筒的内筒段上。
具体地,所述的外筒段及内筒段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内筒段开设有中心通孔,且该中心通孔贯穿于外筒段,该中心通孔的内径与电热管本体的外径相同,电热管本体套设于内筒段的中心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的散热片为铝型材散热片,散热片安装在内筒段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的电热管本体在末端束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一方面对整根电热管本体起到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导流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环形片状。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设计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在传统电热管本体的外围包覆一外壳,并在外壳上增设散热片,增加了换热面积,并且外壳和散热片均采用铝质型材,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需要加热的介质中时,能够将电热管本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相互接触的方式实现快速导热和换热,从而提高加热速度,显著提升换热效率。
另外,外壳摈弃了传统单一的结构,创新的采用多个铝质套筒组合式的结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铝质套筒及散热片可以自由更换,一旦有损坏的铝质套筒不需要全部更换替代,只需要挑出其中损坏的套筒即可,节省成本,并且可以根据电热管本体的形状和长度灵活组装变形,达到更为完善的换热散热结构,相比于传统电加热管的单一结构更为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管本体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热管本体,2、外壳,3、铝质套筒,31、外筒段,32、内筒段,4、散热片,5、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惠洁宝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惠洁宝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6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