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33924.0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默;唐小林;周晓梅;任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天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赵友超 |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滤槽 桥架 进水管 生化 高效微生物 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 循环净化 载体固定 潜水泵 河道 水质 高效净化 固定设置 河道两岸 景观效果 运行管理 出水口 上游端 下游端 布设 底端 河岸 生态 灵活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包括生化滤槽、潜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桥架;所述生化滤槽内设置有高效微生物,且生化滤槽固定设置在桥架上,桥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的两河岸上;所述生化滤槽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设置于下游端,出水管设置于上游端,且进水管的底端与设置在河道内的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桥架,并在桥架上设置生化滤槽,将河道内的水进行循环净化,解决了目前不能循环净化水质的问题。具有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可灵活安装和布设等特点,可高效净化水质和改善河道生态,并可使河道两岸形成生态走廊,增加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
背景技术
近几年,河道排污口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治水工作,大部分均已截污纳管,但仍存在少数生活污水排放口、餐饮污水排放口等未能完全截污。一般排放口都是无序排放,瞬时污水排放量大,很难将污水中污染物直接有效快速去除。城市内河有畅通、断头,有宽阔、狭窄,形态各异,水体污染情况也各不相同。根据河道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表现形式来实现技术应用,达到治理目标。目前的水质净化装置基本上都是只能单向净化,不能循环净化,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目前不能循环净化水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该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通过设置桥架,并在桥架上设置生化滤槽,将河道内的水进行循环净化,解决了目前不能循环净化水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包括生化滤槽、潜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桥架;所述生化滤槽内设置有高效微生物,且生化滤槽固定设置在桥架上,桥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的两河岸上;所述生化滤槽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设置于下游端,出水管设置于上游端,且进水管的底端与设置在河道内的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生化滤槽内的水面上还种有水生植物。
所述河岸与生化滤槽相对应的部位还设置有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桥架,并在桥架上设置生化滤槽,将河道内的水进行循环净化,解决了目前不能循环净化水质的问题。具有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可灵活安装和布设等特点,可高效净化水质和改善河道生态,并可使河道两岸形成生态走廊,增加景观效果,构建优美宜居的人文环境,是一项值得推广使用的先进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床,2-生化滤槽,3-潜水泵,4-进水管,5-水面,6-河岸,7-护栏,8-水生植物,9-出水管,10-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载体固定酶-高效微生物生物滤槽,包括生化滤槽2、潜水泵3、进水管4、出水管9和桥架10;所述生化滤槽2内设置有高效微生物,且生化滤槽2固定设置在桥架10上,桥架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的两河岸6上;所述生化滤槽2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9,进水管4设置于下游端,出水管9设置于上游端,且进水管4的底端与设置在河道内的潜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生化滤槽2内的水面上还种有水生植物8。
所述河岸6与生化滤槽2相对应的部位还设置有护栏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天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遵义天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3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