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拉挤型材导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2010.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4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曹青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恒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25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拉挤型材 本实用新型 圆环 简化生产工艺 圆柱形外壁 边缘连接 开口设置 上下叠加 生产效率 成品率 卷合 上套 外翻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钢拉挤型材导毡器,包括导毡器本体,所述导毡器本体的一端卷合,导毡器本体的另一端外翻,所述导毡器本体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通过连接块呈上下叠加连接形成圆柱形,所述连接块的高度为H,8mm≤H≤12mm,所述圆柱形外壁上套接有若干个设有开口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连接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拉挤型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钢拉挤型材导毡器。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是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管道,它是具有树脂基体重的玻璃纤维按工艺要求逐层缠在芯模上拉挤成型,现有的玻璃钢拉挤成型技术分为两种,一种以玻璃纤维丝为主要原材料,进入模具拉挤成型,不需要玻璃纤维毡,工艺简单,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容易碎,纵向承受力非常小,能够承受的压强小,并且难以生产尺寸大的玻璃钢管;另一种生产工艺复杂,使用一片或多片玻璃纤维毡和玻璃纤维丝为主要原料,共同进入模具拉挤成型,制造过程中,玻璃纤维毡与玻璃纤维毡相互叠拼,玻璃纤维丝与玻璃纤维丝相互叠拼,若其中一根玻璃纤维丝或玻璃纤维毡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正常生产,因此对原材料、生产操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劳动力强度非常大,而玻璃钢拉挤型材的产品是无法修复的,若有一点瑕疵,只能报废处理,生产过程不稳定,导致成品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玻璃钢拉挤型材导毡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玻璃钢拉挤型材导毡器,包括导毡器本体,所述导毡器本体的一端卷合,导毡器本体的另一端外翻,所述导毡器本体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通过连接块呈上下叠加连接形成圆柱形,所述连接块的高度为H, 8mm≤H≤12mm,所述圆柱形外壁上套接有若干个设有开口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连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高度H=10mm,所述导毡器本体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上下间距为10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所述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设有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导毡器本体由不锈钢一体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呈长方体结构,且由金属材料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玻璃钢管生产过程中使用本导毡器,导毡器本体一端卷合,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通过连接块呈上下叠加连接形成圆柱形,导毡器本体另一端外翻,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有侧边缘的间距为10mm,由于一片玻璃纤维毡的厚度大约是5mm,且玻璃纤维毡上有毛丝,所以将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mm;使用时,玻璃纤维毡由外翻的另一端进入导毡器,经过导毡器圆柱形引导折叠成类圆柱状,玻璃纤维毡的两侧边经过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连接部后呈上下叠起来,玻璃纤维毡形成一个圆柱进入模具,因为卷合一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之间的距离为10mm,一次仅可以引导一片玻璃纤维毡进入模具,且使玻璃纤维毡与玻璃纤维毡、或玻璃纤维毡与玻璃纤维丝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避免了因为玻璃纤维毡或玻璃纤维丝其中一个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个生产无法正常进行,降低了玻璃纤维毡和玻璃纤维丝相互影响的概率,降低了对原材料的要求,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提高成品率,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多片玻璃纤维毡共同进入模具而需要多个操作人员一起负责一条生产线,通过利用本实用的导毡器,将多片玻璃纤维毡简化为一片玻璃纤维毡进入模具,简化生产工艺,且由多个操作人员一起负责一条生产线变成一个操作人员负责一条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恒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恒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2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加压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轮胎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