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31409.9 | 申请日: | 2017-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2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莱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共振 通管 底盒 盖盒 处理子模块 功率放大器 无线充电器 发射线圈 电连接 导孔 固定卡槽 控制模块 无线充电 子模块 手机 本实用新型 充电模块 铰接结构 固接处 铰接处 可打开 手机卡 检测 侧壁 固接 铰接 外壁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盖盒、底盒、通管、磁共振发射线圈和磁共振控制模块;盖盒侧壁与通管外壁固接,盖盒在与通管固接处设有第一导孔;通管在与第一导孔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导孔;通管与底盒铰接;底盒在与通管铰接处设有铰接结构;底盒设有多个固定卡槽;磁共振发射线圈设于盖盒内;磁共振控制模块设于底盒内;磁共振充电模块包括检测子模块、处理子模块和功率放大器;检测子模块和处理子模块电连接;处理子模块与功率放大器电连接;功率放大器与磁共振发射线圈电连接;在对多台手机进行磁共振无线充电时可打开盖盒,将手机卡放至固定卡槽,减少了无线充电器在对多台手机进行磁共振无线充电时所占用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进行传输电能,摆脱有线充电的不便性,目前主流的充电技术有电磁感应技术和磁共振技术。
在目前的手机无线充电行业里,主流无线充电器使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电磁感应技术与磁共振技术相比,电磁感应技术需要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很贴近手机的接收线圈才能达到正常的充电效果,远距离无法充电,因此采用电磁感应技术的无线充电器只能同时对一台手机进行充电,无法同时对多台手机进行充电,所以采用电磁感应技术的无线充电器上一般只有容纳一台手机位置。
而采用的磁共振技术的无线充电器可远距离对手机进行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无需充电手机的磁共振接收线圈贴近无线充电器的磁共振发射线圈,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磁共振式无线充电器的结构一般为平板状,通过增大无线充电器的面积来增加手机的容纳位置,虽然可实现同时对多台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但是大面积的磁共振式无线充电器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以减少磁共振式无线充电器在对多台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占用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盖盒、底盒、通管、磁共振发射线圈和磁共振控制模块;
上述盖盒侧壁与上述通管外壁固接,上述盖盒在与上述通管固接处设有第一导孔;
上述通管在与上述第一导孔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导孔;
上述通管与上述底盒铰接;
上述底盒在与上述通管铰接处设有铰接结构;
上述底盒设有多个固定卡槽;
上述磁共振发射线圈设于上述盖盒内;
上述磁共振控制模块设于上述底盒内;
上述磁共振充电模块包括检测子模块、处理子模块和功率放大器;
上述检测子模块和处理子模块电连接;上述处理子模块与上述功率放大器电连接;上述功率放大器与上述磁共振发射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无线充电器中,上述盖盒顶壁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在上述无线充电器中,上述盖盒最大旋转角度为80-120度之间。
进一步地,在上述无线充电器中,上述底盒包括凸盖、平盖和底盒体;
上述凸盖固设于上述底盒体后端上方,上述凸盖在与上述通管铰接处设有上述铰接结构;
上述平盖固设于上述底盒体前端上方。
进一步地,在上述无线充电器中,上述平盖顶壁沿从后端往前端方向的中轴线上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上述固定卡槽。
进一步地,在上述无线充电器中,上述固定卡槽的所有边角为圆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莱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莱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14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