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钣金沉头孔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29052.0 | 申请日: | 201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9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合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4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 地址: | 20171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头孔 下臂 复位弹簧 连接转轴 顶块 上臂 凸台 顶压 顶针 本实用新型 成型装置 紧固螺栓 支撑侧板 钣金产品 钣金 冲床 啮合 成型作用 齿轮结构 连接部位 同步转动 现场制作 上底座 下底座 沉头 压孔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钣金沉头孔成型装置,包括下底座、上底座、支撑侧板,两个上臂、两个下臂、顶块、顶针、顶压凸台、上臂连接转轴、下臂连接转轴、复位弹簧以及复位弹簧紧固螺栓,所述支撑侧板的顶部与上臂连接转轴相连接,上臂、下臂连接部位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能够进行同步转动,下臂依靠下臂连接转轴与顶块连接,顶块与顶针组合形成压孔作用,顶块下方设置顶压凸台,顶压凸台依靠复位弹簧及复位弹簧紧固螺栓实现沉头成型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钣金产品的现场制作凸台和沉头孔,解决了沉头孔仅工厂冲床完成的限制,可实现钣金产品沉头孔生产,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沉头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沉头孔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钣金加工过程,如需要进行沉头,必须在冲床上依靠专用模具才可以成型完成,特别是幕墙行业,这种沉头孔非常普遍,但由于沉头孔位置可能在加工时有误差,到达安装现场后装配不能完成,一般是回厂返修,但回厂返修又因为成型后的产品不适合在冲床上完成沉头孔制作,所以造成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钣金沉头孔成型装置,能能够在施工安装现场对钣金产品进行手动沉头孔的制作,一人手持这种装置可以方便进行操作,且不受场地限制,操作简单,灵活,整个装置重量轻,可实现快速钣金沉头孔加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动钣金沉头孔成型装置,包括下底座、上底座、支撑侧板,两个上臂、两个下臂、顶块、顶针、顶压凸台、上臂连接转轴、下臂连接转轴、复位弹簧以及复位弹簧紧固螺栓,所述支撑侧板的顶部与上臂连接转轴相连接,上臂、下臂连接部位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能够进行同步转动,下臂依靠下臂连接转轴与顶块连接,顶块与顶针组合形成压孔作用,顶块下方设置顶压凸台,顶压凸台依靠复位弹簧及复位弹簧紧固螺栓实现沉头成型作用。
所述下底座、上底座焊接为一整体,且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顶块与顶针连接为一整体。
所述上臂和下臂为剪刀叉结构。
剪刀叉结构端部设置有所述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所述上臂和下臂在转动手柄带动下实现上下剪刀臂开合。
所述转动手柄转紧螺纹丝杆,顶块与顶针向下运动,在钣金上顶压出一般的孔型,继续转紧手柄,则顶块与顶压凸台接触并带动顶压凸台一起向下运动,依靠顶压凸台的突起结构,在钣金材料塑性变形顶压出沉头孔,反向转动手柄时,顶针与顶块向上抬起,顶压凸台复位,完成钣金沉头孔的成型。
所述支撑侧板的背部设置有手持柄,以方便手持操作。
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对应位置设置有凹进结构,所述顶块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钣金加工过程的沉头不单一依靠冲床上和专用模具才可以成型完成,而手动完成,可以在产品上确定位置实现沉头孔避免了回厂返修,和产品的报废情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合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合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9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磁头装配的冲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冲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