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28817.9 | 申请日: | 201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1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宗;周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联众钢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B21D4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 地址: | 3016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端部 模具座 缩颈模具 液压油缸 缩颈装置 直线导轨 自动对中 固装 本实用新型 模具挡板 模具槽 钢管加工设备 结构设计科学 滑动设置 创新性 中心制 翘头 矫正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液压油缸、直线导轨、缩颈模具、模具座、模具挡板组成,液压油缸固装于直线导轨上,模具座滑动设置于直线导轨上并与液压油缸端部相固装,缩颈模具设置于模具座内,模具挡板固装于模具座上与液压油缸相对的一面,所述模具座其前端中心制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其直径大于缩颈模具外径,其内壁与缩颈模具之间留有间隙a。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运行正直、钢管端部对中精确、可有效矫正和消除钢管端部翘头现象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结构用钢管,为了满足某种功能,需要将不同长度的钢管进行拼接,常用的拼接方式为钢管对穿,即将一个钢管的端部缩颈后穿入另一支钢管,然后通过螺栓进行铆接。拼接后的钢管,有时长度达上百米,为了保持钢管总长方向的一致性,对缩颈后钢管的同轴度有较高要求。实际上,一般的钢管,其端部在飞锯锯切力的影响下,常常都存在翘头的现象,即钢管端部一定长度与钢管主体不同轴,即使不同轴度在合格范围内,当用于钢管拼接后,其也会对总体的同轴度产生严重影响。如何保证缩颈后钢管端部与钢管主体部的同轴度,成为钢管生产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在钢管生产时尽量减少钢管的翘头现象,另一方面,在利用缩颈装置对钢管端部进行缩颈时,对钢管的翘头现象进行矫正。但以往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其结构不尽完善,矫正翘头现象的效果不尽理想。设计制造一种可以自动对中、更加有效矫正钢管端部翘头现象的缩颈装置,成为钢管生产企业的企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可实现钢管自动对中、有效矫正钢管端部翘头现象的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液压油缸、直线导轨、缩颈模具、模具座、模具挡板组成,液压油缸固装于直线导轨上,模具座滑动设置于直线导轨上并与液压油缸端部相固装,缩颈模具设置于模具座内,模具挡板固装于模具座上与液压油缸相对的一面,所述模具座其前端中心制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其直径大于缩颈模具外径,其内壁与缩颈模具之间留有间隙a。
而且,所述间隙a,其值为四至六微米。
而且,所述模具座,其底面设置有滑块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作成本较低。
2.本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设置有直线导轨和滑块组,可保证模具座直线运动。
3.本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其模具槽内壁与缩颈模具之间留有间隙a且间隙a的值为四至六微米,可以在钢管端部缩颈时,使钢管端部更精确对中,更加有效矫正和消除钢管端部翘头现象。
4.本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运行正直、钢管端部对中精确、可有效矫正和消除钢管端部翘头现象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自动对中的钢管端部缩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
1-液压油缸,2-直线导轨,3-模具座,4-滑块组,5-缩颈模具,6- 模具挡板,7-钢管、8-模具槽,9-引导孔、10-标准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联众钢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联众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8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