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涂色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21998.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2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赵凯龙;李月明;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色板 印刷模块 第一板 刀片 刀槽 色块 试验效率 汽车技术领域 板相扣合 试验 涂色 嵌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色板,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涂色板试验效率低和试验精度低的问题。本涂色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上设有若干个涂色块和若干个刀片,每个涂色块的两端均设有刀片,第二板上设有若干个印刷模块和若干个刀槽,印刷模块的两端均设有刀槽,当第一板和第二板相扣合时,刀片能够嵌入到对应的刀槽中,涂色块能够抵靠在对应的印刷模块上。本涂色板具有提高试验精度的同时提高试验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涂色板,特别涉及一种假人涂色板。
背景技术
在汽车开发过程中,汽车实验室都需要按照各项法规对汽车进行测试,其中一项测试要求汽车碰撞试验中,要在假人身体各部位贴上美纹纸,且假人身体的不同部位需使用不同涂色的美纹纸;同时,假人身体不同部位所对应的美纹纸的涂色面积也不同,不同颜色和不同面积的美纹纸涂色使假人身体各部位便于区分,使实验者能够在实验时能观察到假人身体与汽车内部的接触情况,从而使得试验后能结合假人与汽车内部的接触情况对假人进行准确的受损情况分析。
现有技术中,各汽车实验室在涂色环节中普遍采用:先对白色美纹纸进行剪裁,再将剪裁好的白色美纹纸粘贴在假人身体各部位,最后用画笔对假人身体各部位上的白色美纹纸进行涂色。
现有技术的涂色环节完全由人工操作完成,没有任何辅助的工具。人工对美纹纸进行剪裁,造成美纹纸大小不一,且美纹纸边缘粗糙;在假人身体各部位贴好美纹纸后,再对贴在假人身上的白色美纹纸进行涂色,造成涂色的过程中存在涂色面积不均和颜料外溅的问题,而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假人身体会与车内部件接触,车内部件会粘上美纹纸上的涂料,碰撞试验结束后,通过观察车内部件粘上的涂色与假人对应部位的涂色相对应进行后续数据分析,而人工涂色存在涂色面积不均和颜色涂错的问题,从而导致试验精度低;由于对美纹纸剪裁和涂色是分两步进行的,且不同部位要区别剪裁和涂色,耗时累加造成试验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涂色板,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试验精度的同时提高试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涂色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上设有若干个涂色块和若干个刀片,每个所述涂色块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刀片,所述第二板上设有若干个印刷模块和若干个刀槽,每个所述印刷模块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刀槽,当第一板和第二板相扣合时,所述刀片能够嵌入到对应的刀槽中,所述涂色块能够抵靠在对应的印刷模块上。
本涂色板的工作原理是:在涂色环节,本涂色板在使用时先用画笔在涂色块上涂色,先对涂色块进行涂色,然后把白色美纹纸放置在印刷模块上;将第一板和第二板相扣合,使第一板上的刀片嵌入到第二板上对应的刀槽中,同时涂色块抵靠在对应的印刷模块上,使刀片对美纹纸进行切割,涂色块上的颜色印刷到白色美纹纸上,再将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开,即完成对白色美纹纸的涂色和切割。将涂色和切割后的美纹纸粘贴在假人身体各部位,使颜料不会溅出;通过第一板与第二板一次扣合后,美纹纸按照刀片的布置位置进行切割,使得美纹纸上的切口与印刷模块的两端相对应且切口整齐;同时,涂色块上的涂色印刷到印刷模块上方的白色美纹纸上,使得美纹纸上的涂色和涂色面积与涂色块相同。使得对美纹纸的多处切割和不同涂色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一次扣合即可完成,从而保证试验精度的同时提高试验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涂色板中,所述涂色块和刀片凸出设置,所述刀片的高度大于涂色块的高度。当第一板与第二板相扣合时,涂色块能够抵靠在印刷模块上,刀片能够嵌入到第二板的刀槽中,使白色美纹上的涂色面积与涂色块一致,美纹纸按照刀片的布置位置进行切割,且刀片对美纹纸切割均匀,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一次扣合后能制作出的美纹纸颜色多、数量多,能够对美纹纸进行小批量制作,从而保证试验精度的同时提高试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1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式车底检查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性能测试平台用同步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