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4600.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7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邱艳生;姚思源;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兵魁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壁 内衬 热闷池 熔融钢渣 本实用新型 供水水管 回水槽 配水槽 连通 部件技术领域 钢渣处理设备 高温钢渣 供水水源 升温幅度 使用寿命 温度升降 回水 上端 出水孔 流水槽 钢坯 通廊 下端 损害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钢渣处理设备部件技术领域的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所述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的热闷池本体(1)的每道池壁(1)上设置池壁内衬(3),每道池壁内衬(3)上端设置配水槽(4),每道池壁内衬(3)下端设置回水槽(5),每道池壁内衬(3)上设置多道流水槽(6),回水槽(5)与回水通廊(7)连通,配水槽(4)内的供水水管(8)上设置多个出水孔(9),供水水管(8)与供水水源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结构简单,能方便快捷地对池壁内衬进行可靠水冷冷却,降低池壁内衬升温幅度,减少高温钢渣对钢坯的池壁内衬反复温度升降造成的损害,延长池壁内衬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渣处理设备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
背景技术
钢铁冶炼领域,钢渣热闷是转炉钢渣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与传统的热泼+ 机械破碎法相比,采用热闷工艺具有粉尘污染小,周转环节少,机械损耗少、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同时经过热闷后渣中游离CaO和游离MgO大幅度降低,使尾渣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便于尾渣在建材领域使用,对解决钢尾渣利用意义重大,基于上述原因,钢渣热闷工艺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钢厂采用的钢渣热闷工艺大都是坑式热闷,坑式热闷工艺主要过程大致如下:1)把熔融钢渣直接倒入热闷池;2)用渣扒反复翻动热闷池内熔融渣液,同时适当打水降温,使高温熔融渣液全部冷却凝固形成渣粒或者渣块; 3)重复1)和2)两步操作,直至热闷池内的渣层厚度达到预定高度,结束装渣过程;4)把热闷池盖好;5)接通水源,向渣层喷水,利用钢渣余热使水汽化。渣中CaO和MgO与高温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后产生的体积膨胀使钢渣碎裂粉化,同时钢渣中的金属块(渣钢)也与粘附的钢渣脱开;6)打水6至小时后,停止喷水,检查确认钢渣潮解粉化反应是否完成。7)揭去热闷盖,散去蒸汽,再用挖掘机把粉化钢渣取出,送到热闷渣加工线,把渣钢和尾渣分开。渣钢直接返回炼钢利用,尾渣经过再加工后用于建筑行业。生产应用表明,钢渣热闷技术对钢渣处理与回收利用的益处极大,但是由于应用时间短,钢渣热闷工艺及设备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例如热闷池的内衬钢坯变形及损坏,就是问题之一。目前热闷池主体一般都是先用钢筋混泥土构筑池壁和池底,再在池内四周及底部铺满钢坯材料制成的池壁内衬,四周钢坯材料的池壁内衬用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池壁上。生产中,熔融钢渣直接倒入热闷池,钢坯直接受热升温,之后打水降温,钢坯反复受热冷却,逐渐发生变形。当钢坯变形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必须把钢坯拆下来进行修复,损坏严重的钢坯甚至要进行更换。就目前来说,修复或更换钢坯费时费力,不仅成本高,对热闷生产负面影响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钢渣处理过程中,能够方便快捷地对池壁内衬进行可靠水冷冷却,降低池壁内衬升温幅度,减少高温钢渣对钢坯材料的池壁内衬反复温度升降而造成的损害,从而有效延长池壁内衬使用寿命,减少池壁内衬维修次数,提高热闷池的作业效率,降低钢渣处理成本的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所述的熔融钢渣热闷池结构包括凹坑结构的热闷池本体,所述的热闷池本体的池壁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热闷池本体包括四道池壁,每道池壁上还设置钢坯材料制成的池壁内衬,每道池壁内衬上端设置配水槽,每道池壁内衬下端设置回水槽,每道池壁内衬上还设置多道流水槽,每道流水槽上端与配水槽连通,每道流水槽下端与回水槽连通,回水槽与回水通廊连通,所述的配水槽内设置供水水管,供水水管上设置多个出水孔,供水水管与供水水源连通。
每道所述的池壁内衬上的配水槽设置在池壁内衬顶部位置,所述的配水槽设置为凹进于池壁内衬的结构,每道池壁内衬上的回水槽设置在贴合池壁一面的下端位置,回水槽设置为凹进于池壁内衬的结构,每道池壁内衬上的多道流水槽设置在贴合池壁一面的位置,所述的流水槽设置为凹进于池壁内衬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4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金渣的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炉渣气淬微珠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