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炭、陶瓷膜和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加工精制糖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10037.1 | 申请日: | 2017-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李亚蓉;谢彩锋;杭方学;陆海勤;徐勇士;周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3B20/12 | 分类号: | C13B20/12;C13B20/14;C13B20/16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覃现凯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交换树脂塔 活性炭 出汁口 进汁口 陶瓷膜组件 脱色 板框压滤机 离子交换树脂 耦合 溶解箱 陶瓷膜 原糖 精制 截留液出口 依次连接 蒸发结晶 体连接 工段 清汁 加工 返回 出口 | ||
一种活性炭、陶瓷膜和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加工精制糖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原糖溶解箱、活性炭预脱色箱、陶瓷膜组件、板框压滤机、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以及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体连接关系如下:原糖溶解箱出汁口与活性炭预脱色箱进汁口连接,活性炭预脱色箱出汁口与陶瓷膜组件进汁口连接,陶瓷膜组件截留液出口连接返回至活性炭预脱色箱,陶瓷膜组件出汁口与板框压滤机进汁口连接,板框压滤机清汁出口与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进汁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出汁口与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的进汁口连接,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出汁口连接至蒸发结晶工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陶瓷膜和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加工精制糖的装置,属于制糖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精制糖澄清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先通过蜜洗除去原糖中40%~50%的色素,然后将原糖溶解,得到回溶糖浆,再利用碳饱充及过滤或者磷酸上浮及过滤的方法除去回溶糖浆中剩余色素的40%~60%,最后进一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回溶糖浆进行除盐脱色,结晶后即可得到纯度约为99.9%的产品。但是,经碳饱充及过滤或者磷酸上浮及过滤后的回溶糖浆浊度仍较高,很容易污染后序工段的离子交换树脂,不仅增加了离子交换树脂的负荷,还降低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寿命。为了降低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前回溶糖浆的浊度,有些精炼糖厂将经过碳饱充或磷酸上浮后的洄溶糖浆依次经过板框压滤机、叶滤机以及袋式过滤器三级过滤,但效果仍然不理想。为了降低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前回溶糖浆的浊度以及缩短精制糖澄清工艺流程,彭文博等人(专利申请号:201310729069.3)报导了将回溶糖浆依次经过板框压滤机粗过滤、陶瓷膜微滤,然后再进入离子交换树脂除盐脱色;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回溶糖浆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前获得较低的浊度,也缩短了精制糖澄清工艺流程,但是由于其省略了原糖蜜洗以及回溶糖浆碳饱充两道重要的工序,再加上陶瓷微滤膜不具备的脱色的能力,使得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前回溶糖浆的色值较高,不仅缩短了树脂的再生周期以及增加了树脂的再生频率,还增加了树脂的负荷,亦会降低树脂的寿命。因此,提供一种澄清效果更好,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精制糖澄清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陶瓷膜和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加工精制糖的装置,以解决传统的精制糖澄清工艺中回溶糖浆澄清效果较差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寿命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陶瓷膜和离子交换树脂耦合加工精制糖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原糖溶解箱、活性炭预脱色箱、陶瓷膜组件、板框压滤机、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以及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
所述的装置,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原糖溶解箱出汁口与活性炭预脱色箱进汁口连接,活性炭预脱色箱出汁口与陶瓷膜组件进汁口连接,陶瓷膜组件截留液出口连接返回至活性炭预脱色箱,陶瓷膜组件出汁口与板框压滤机进汁口连接,板框压滤机清汁出口与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进汁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出汁口与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的进汁口连接,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出汁口连接至蒸发结晶工段。
进一步的,所述的原糖溶解箱2和活性炭预脱色箱均带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塔为下进料上出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塔为上进料下出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陶瓷膜组件的平均膜孔径为0.005~0.05μm。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膜的操作参数为:跨膜压差为0.10~0.30MPa,膜面流速为4.0~5.0m/s,过滤温度为80~95℃。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离子交换树脂为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离子交换树脂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者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0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活性炭脱色的精制糖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皮革生产的干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