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粮堆码用简便吨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05673.5 | 申请日: | 2017-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5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强;赵方凯;林乾;陈亮;黄伟雄;万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岭南穗粮谷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16 | 分类号: | B65D88/16;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粮 吊耳 吨袋 本实用新型 托盘 物流技术 绑带 吊带 粮油 装卸 费力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粮堆码用简便吨袋,涉及粮油物流技术领域,它包含袋底、绑带、吊带、外吊耳、内吊耳,它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经济方便,大大提高装卸与堆码效率;同时解决托盘占地大,需要费时费力清理维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粮堆码用简便吨袋,属于粮食物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米储备与流通基本采用包装粮形式,每年有数亿吨包装大米需要装卸与堆码,包装大米装卸与堆码的主要方式分为人工叠堆和叉车辅助两种。人工叠堆方式靠包装袋互相咬合,仓容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但人力耗费大,成本高,效率低下。叉车辅助方式主要借助叉车和物料托盘,使用起来效率高,比较经济,但也存在托盘占用空间以及托盘上包装粮袋之间为松散结构,码层不能太高,导致仓容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托盘的清理、维护等工作也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经济、使用方便、效率高的装卸与堆码辅助器具,是粮食物流行业所急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装粮堆码用简便吨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包装粮堆码用简便吨袋,它包含袋底、绑带、吊带、外吊耳、内吊耳,袋底为柔性材料,长方形,吊带为柔性材料带,与袋底呈“井”字形连接,连接部采用一定强度的线密集缝制,外吊耳四个,呈弧形,与袋底角临近的吊带连接,外吊耳与袋底形成“蝴蝶形”,内吊耳四个,呈弧形,略小于外吊耳,两端缝制于外吊耳,绑带为柔性材料带,一端与外吊耳、内吊耳紧密固定。
所述袋底材质为聚氯乙烯或布料,长60cm-150cm,宽50cm-120cm。
所述绑带材质为聚氯乙烯或布料,宽3cm-15cm,厚0.5mm-5mm。
所述外吊耳和内吊耳为为聚氯乙烯或布料,是绑带厚度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经济方便,大大提高装卸与堆码效率;同时解决托盘占地大,需要费时费力清理维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1-袋底;2-绑带;3-吊带;4-外吊耳;5-内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袋底1、绑带2、吊带3、外吊耳4、内吊耳5,袋底1为聚氯乙烯材料,1.2m×1.5m,吊带3为聚氯乙烯带,宽10cm,厚1mm,与袋底1呈“井”字形连接,外吊耳和内吊耳采用双层聚氯乙烯带,外吊耳4四个,呈弧形,与袋底1角临近的吊带3连接,外吊耳4与袋底1形成“蝴蝶形”,内吊耳5四个,呈弧形,略小于外吊耳4,两端缝制于外吊耳4,绑带2为聚氯乙烯材料带,一端与外吊耳4、内吊耳5紧密固定。
先将袋底平展开来,人工在袋底1上放置50kg包装大米,每层按照“两横三竖”紧凑放置,可放置7层,共1.75吨,叠放整齐,之后将四只吊带3竖起,用绑带2将四个内吊耳5初次绑紧,之后用叉车货叉叉起四个外吊耳4,再次将绑带2绑紧,随后用叉车叉至规定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岭南穗粮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岭南穗粮谷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5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