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条挤出机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04361.2 | 申请日: | 2017-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9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彬;周民春;邓峰;杨德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德(中国)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B29L3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密封条 胶料 模具本体 体内 芯料进料口 出料口 芯料 本实用新型 挤出机模具 进料口 料腔 连通 侧壁中段 生产过程 柱形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条挤出机模具,属于密封条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模具本体,为柱形;芯料进料口,置于模具本体的一个端面上,适于使芯料进入模具本体内;出料口,置于模具本体上与芯料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个端面上,适于使胶料进入模具本体内;芯料过料腔,设置于模具本体内,并连通芯料进料口和出料口;胶料进料口,设置于模具本体侧壁中段上,适于使芯料进入模具本体内;胶料过料腔,置于模具本体内,并连通胶料进料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减少密封条生产过程中,模具内的存料,从而减少胶料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条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条挤出机模具。
背景技术
挤出机是一种生产密封条的设备,挤出机的模具则是用来成型密封条的主要元件。模具上设置有胶料的进料口和芯材的进料口,胶料为经过加热后的流体状态,芯料具有一定的强度作为密封条内部的龙骨使用。胶料和芯材经过模具内后,在模具的出口处复合到一起并成型出密封条,模具的出口处设置有用具有密封条截面形状的出料口。
现有技术中的挤出机模具一般为柱形,如图1所示,柱形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胶料以及芯材的进料口,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条截面形状的出料口。在成型过程中胶料和芯材同时从柱形模具的一个端面进入,从另一个端面出来形成成品密封条。
然而,在一个批次的产品生产完毕后,下一个批次的产品开始生产之前,模具内的流体橡胶在长时间滞留在模具内的过程中会发生变质,这些变质的橡胶会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因此模具内滞留的胶料需要首先挤出扔掉,这些存料会造成产品原材料的严重浪费。而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由于出料口和集料口分别设置与模具的两端,中间的过料腔内的橡胶料储量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挤出机模具对于模具内存料的浪费尤其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挤出机模具内的存料过多,进而造成橡胶料大量浪费的弊端,从而提供一种存料量更小的挤出机模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封条挤出机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为柱形;
芯料进料口,置于模具本体的一个端面上,适于使芯料进入模具本体内;
出料口,置于模具本体上与芯料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个端面上,适于使胶料进入模具本体内;
芯料过料腔,设置于模具本体内,并连通芯料进料口和出料口;
胶料进料口,设置于模具本体侧壁中段上,适于使芯料进入模具本体内;
胶料过料腔,置于模具本体内,并连通胶料进料口和出料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料过料腔环绕芯料过料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料过料腔通过环形分流槽与胶料进料口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分流槽与胶料过料腔连接处设置有适于使胶料进料口的胶料均匀进入胶料过料腔的分料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料装置为隔离设置在环形分流槽和胶料过料腔中间的分料板,所述分料板上设置有若干环绕分布在环形分流槽上方的连通胶料过料腔和环形分流槽的分流孔,分流孔的截面积由靠近胶料进料口的一侧向远离胶料进料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德(中国)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未经瀚德(中国)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4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单独供料流道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塑料领域的外层挤出机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