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8634.7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6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彦;鲜永忠;许传峰;沙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33 | 分类号: | A01G9/033;A01G27/02;A01K63/00;A01K63/04;E04D13/00;E03B3/02;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草 生态屋顶 养鱼区 种植池 海绵 抽吸装置 抽吸管 隔水板 进水口 提升管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进水口连接 底部连通 后续管理 生态设计 提升水泵 屋顶排水 蓄水结构 依次连接 出水口 定植板 换水 鱼草 共生 施肥 养鱼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排水蓄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包括种植池,所述种植池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水板,上部为种草部,所述种草部内设置有定植板;所述种草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远离进水口的一侧的第一隔水板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种植池的下部设置有养鱼区,所述养鱼区与种草部之间连接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抽吸管、提升水泵和提升管,所述抽吸管与养鱼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提升管与种草部的进水口连接。其特点是利用鱼草共生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草不施肥的共生效应,后续管理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排水蓄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和空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热岛效应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突出,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越来越频繁。洪水内涝、水土流失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海绵城市这一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洪涝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给城市社会带来破坏的问题。然而,目前海绵城市屋顶结构,只是实现雨水的收集,并未对雨水加以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现有如下专利:
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511131U,公开了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环保型生态屋顶结构,包括设置于屋顶上的种植池,所述种植池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防护层、回根层、蓄水层、营养基层、植物种子层、薄土层和环保基质材料层。该建设海绵城市用环保型生态屋顶结构重量轻、寿命长、环保自然、无污染,蓄水量大,避免大量雨水外流,水土流失、江河污染,控制和缓解洪水内涝给城市设施造成的毁坏,有效缓解或大部分解决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冲击破坏;吸纳环境及其它建筑物等所产生的热辐射效应,环境温度和气象状况得到回归调整和平衡,使城市生活更舒适、滋润,构筑起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生态“海绵城市”。
然而,该专利提供的生态屋顶结构,采用传统种植方式,易滋生杂草,且营养基层需要定期更换补充,后续管理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其特点是利用鱼草共生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草不施肥的共生效应,后续管理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包括种植池,所述种植池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水板,上部为种草部,所述种草部内设置有定植板;所述种草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远离进水口的一侧的第一隔水板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种植池的下部设置有养鱼区,所述养鱼区与种草部之间连接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抽吸管、提升水泵和提升管,所述抽吸管与养鱼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提升管与种草部的进水口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鱼草共生的模式,利用生态循环,降低了维护成本,具体方式如下:利用提升水泵驱动,将养鱼区底部的鱼类排泄物通过抽吸管抽到种植池的种草部;鱼类排泄物为种草部内种植的植物提供氮、磷等元素,是良好的植物肥料;种植池设置在屋顶,有利于其中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分解吸收鱼类排泄物,促进植物生长,保持养鱼区清洁;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草不施肥的共生效应,后续管理简单;并且能够加强屋顶的景观效果,陶冶情操;
该结构每平方米可以吸收容纳雨水100升左右甚至更高,其需水量可根据屋顶承载能力和种植、养殖要求灵活调整,在下雨时吸纳储备雨水,平时将吸纳储备的水供植物生长使用,从而避免大量雨水外流、水土流失、江河污染,控制和缓解洪水内涝给城市设施造成的毁坏,能够适应海绵城市的防洪要求。
优选的,所述下部靠近出水口一侧还设置有过滤区,所述过滤区与养鱼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水板;所述过滤区沿高度方向自下而上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位于第三过滤层处的种植池的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8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渣制环保植花草砖
- 下一篇:一种履带自走式一体育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