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扣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98474.6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8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 发明(设计)人: | 余晓杰;夏景仲;陈俊军;邹晓巍;陈文洁;孙铿锵;孔飞;谢珺珺;陈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5/06 | 分类号: | F16B5/06;E06B3/58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壁 玻璃板件 安装孔 玻璃扣 抵压 本实用新型 弹性按压部 安装效率 上安装孔 后内壁 夹持板 涨紧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面板上安装孔内的插入部、以及抵压在玻璃板件前端面上的夹持板,所述插入部包括抵压在安装孔前、后内壁上的两安装壁,所述插入部通过安装壁涨紧设置在安装孔内,两安装壁中至少一个安装壁向安装孔外延伸有弹性按压部。使玻璃板件的安装效率高,且玻璃板件和玻璃扣件都可以进行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件,尤其涉及一种玻璃板安装结构的玻璃扣件。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中,玻璃的应用非常广泛,日常中玻璃的使用和装修装饰中玻璃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其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次数也越来越多。在现有技术中,玻璃板件的安装方式通常通过螺丝螺孔的方式固定在面板或是窗框中,亦或是采用折条、压条等繁琐的操作方式进行安装。
但这样的安装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包括螺丝或螺钉的固定方式会破坏玻璃板件,降低玻璃板件的强度,妨碍了玻璃板件的二次使用;压条、折条等经过长时间会出现折条或压条的形变,导致出现玻璃板件起翘或松脱的现象,因而无法保证玻璃板件安装于面板上的稳固可靠性,且由于其步骤多,使安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扣件,使玻璃板件的安装效率高,且玻璃板件和玻璃扣件都可以进行重复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面板上安装孔内的插入部、以及抵压在玻璃板件前端面上的夹持部,所述插入部包括抵压在安装孔前、后内壁上的两安装壁,所述插入部通过安装壁涨紧设置在安装孔内,两安装壁中至少一个安装壁向安装孔外延伸有弹性按压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玻璃扣件,当插入部插入面板上的安装孔内时,夹持部与玻璃板的前端面进行抵压,将玻璃板夹持在面板与夹持部之间,插入部上抵压在安装孔前、后内壁的两安装壁涨紧设置在安装孔内,使插入部与安装孔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和稳定,能够有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插入部发生脱离导致玻璃板件的脱落,并且提升了安装效率,两安装壁中至少一个安装壁向安装孔外延伸有弹性按压部,可以分为两安装壁都具有弹性或其中一个安装壁具有弹性的情况,当其中一个安装壁具有弹性时,对两壁同时进行按压,其中一个安装壁起到受力的作用,另一个弹性设的安装壁发生形变,供操作者将玻璃扣件从安装孔内取出;当两安装壁具有弹性时,对两安装壁同时进行按压,使两安装壁同时发生形变供操作者将玻璃扣件从安装孔内取出,实现玻璃扣件的重复使用,由于玻璃板件未遭到破坏,也可以进行重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抵压在面板上安装孔对应位置周壁上的抵压板,所述抵压板与夹持板连接并围绕插入部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的抵压板,在插入部插入安装孔后,抵压板会与安装孔外侧周壁进行抵压,对插入部的的插入深度进行了限制,防止插入部插入过深难以取出,或者玻璃扣件落入安装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安装壁包括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远离夹持板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壁向安装孔外延伸有弹性按压部,所述第一安装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插入部滑出安装孔的第一楔形块。
采用上述结构的安装壁,第一安装壁远离夹持板设置,且第一安装壁向安装孔外延伸有弹性按压部,使第一安装壁设置在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便于使用者操作按压弹性按压部将玻璃扣件取出,第一楔形块在插入部在插入安装孔后卡入安装孔并与安装孔的内壁进行抵触,防止插入部滑出安装孔,按压弹性按压部便可使第一楔形块与安装孔之间发生错位从而取出玻璃扣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夹持板与抵压板垂直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的玻璃扣件,夹持板与抵压板垂直设置使夹持板能够更贴近玻璃板件,抵压板能够更贴近安装孔外侧周壁,使玻璃板件的安装能够更加平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夹持板后端面上设有用于卸下玻璃扣件的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8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母外置式型材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圆管护栏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