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B板的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2615.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3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蒙亮;李海勇;巫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5300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支撑机构 焊接柱 紧固孔 产品领域 电子电器 一端设置 电力工业 安装孔 焊接孔 拆装 向内 焊接 松动 配合 | ||
一种PCB板的支撑机构,属于电力工业电子电器类产品领域。包括支撑柱以及分别固定在支撑柱两端的两块PCB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包括支撑柱本体(2),支撑柱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焊接柱(1),支撑柱本体(2)的另一端向内开设形成紧固孔(3),所述的两块PCB板(4)上分别设置有与焊接柱(1)和紧固孔(3)配合的焊接孔和安装孔。在本PCB板的支撑机构中,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焊接柱和紧固孔,其中一块PCB板通过焊接的形式与支撑柱固定,因此避免了一端拆装时另一端同时松动,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领域
一种PCB板的支撑机构, 属于电力工业电子电器类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控制设备、保护设备在内的各种电力工业电子电器类产品中,其功能要求越来越复杂,同时为了节约安装空间,对设备本身结构紧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子电器类产品中,其内部的电路板是决定其外壳体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很多电子电器类设备的PCB版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方案将单层的PCB设计替换为多层PCB板叠放的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分配PCB板在设备内所占用的面积和高度,从而起到减小设备体积的目的,而多层的PCB板在固定时,一般通过支撑柱实现。
在现有产品结构设计中,支撑柱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支撑柱两端全部采用螺钉拧紧方式,另一种两端采用绝缘卡柱卡紧方式。当采用双端螺钉拧紧方式时,存在拆卸一端螺钉时,另一端螺钉易松动的问题,一旦另一端螺钉松动,势必要把所连接PCB板从机壳上拆下来,费时费力,且可能带来一定的隐患。两端采用绝缘卡柱卡紧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卡柱一般采用非金属材料,长时间会出现卡柱老化,同时,由于运输安装过程中的振动,也会造成两端卡柱损坏。采用这两种支柱固定方式,由于安装于PCB板非金属涂层部分,这种支撑不能实现上下板电连接的问题,还需要采用另外方式实现电连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焊接柱和紧固孔,其中设置有焊接孔的PCB板通过与焊接柱配合并以焊接的形式与支撑柱固定,因此避免了支撑柱一端的PCB板拆装时另一端的PCB板容易松动的弊端,提高了可靠性的PCB板的支撑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PCB板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以及分别固定在支撑柱两端的两块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包括支撑柱本体,支撑柱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焊接柱,支撑柱本体的另一端向内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的两块PCB板上分别设置有与焊接柱和紧固孔配合的焊接孔和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的紧固孔为盲孔,在紧固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的焊接柱为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的焊接柱突出设置在支撑柱本体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柱本体为六角柱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PCB板的支撑机构中,在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焊接柱和紧固孔,其中设置有焊接孔的PCB板通过与焊接柱配合并以焊接的形式与支撑柱固定,因此避免了支撑柱一端的PCB板拆装时另一端的PCB板容易松动的弊端,提高了可靠性。
本PCB板的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柱在固定两端的线路板时,分别采用了焊接和螺纹固定的方式,因此在拆卸螺钉时不会造成焊接柱一端的松动,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绝缘卡柱卡紧方式时由于卡柱老化或运输安装过程中的振动造成两端卡柱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电力工业电子电器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PCB板的支撑机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PCB板的支撑机构使用状态图。
其中:1、焊接柱 2、支撑柱本体 3、紧固孔 4、PCB板 5、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2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撕扯微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锰铜分流器改进的插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