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车载智能驾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92561.0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6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B60R16/02;H04M1/725;H04W4/80;H04W4/02;H04W4/021;G10L15/00;G06F3/04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驾驶 装置本体 显示屏 耳机 车载智能 驾驶装置 蓝牙模块 语言识别模块 本实用新型 麦克风信号 安全隐患 内部设置 信号定位 蓄电池组 麦克风 按键组 接插器 侧边 护耳 扬声 回复 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载智能驾驶装置,包括智能驾驶装置本体,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设置于显示屏的内侧,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接插器,所述显示屏的侧边设置有扬声音带,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设置有按键组,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与耳机和麦克风信号连接,所述耳机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麦克风,所述耳机的一侧设置有护耳塞,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信号定位模块和语言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有益效果:使得接收和回复更加方便和快速,同时不影响驾车,避免了行车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载智能驾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在停留于单一的驾驶功能上,而是提出了更好的可操控性,更可靠的更安全性,特别是在人机交互方面,人们对汽车的定位不在于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智能驾驶。目前,以出租车叫车系统为例,随着智能终端和网络、导航定位设备的发展,客户与司机之间即时沟通的新型出租车调度系统发展迅速。基于手机通讯和定位功能的出租车预约、招车系统、招车软件应运而生,这种调度系统是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发出包含位置信息的预约请求,由调度中心派发给对应的司机端,司机端即时做出响应,完成一次叫车预约对接。但是这些系统都是基于手机软件,操作都依赖于手机,对司机来说就有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违反了交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携式车载智能智能驾驶系统是必要的。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车载智能驾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车载智能驾驶装置,包括智能驾驶装置本体,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设置于显示屏的内侧,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接插器,所述显示屏的侧边设置有扬声音带,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设置有按键组,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与耳机和麦克风信号连接,所述耳机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麦克风,所述耳机的一侧设置有护耳塞,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信号定位模块和语言识别模块,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为全触屏结构,所述显示屏与设置于汽车顶部的导航模块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接插器包括接件和插件,所述接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底部,所述插件设置于所述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音带为环装结构,所述扬声音带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组上均设置有感应灯,所述感应灯与所述信号定位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定位模块与手机客户端的通过通讯基站网络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汽车内部的中控台上适当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客户端的最大招车范围不超过公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把传统的手机终端与汽车上的中控显示屏整合,智能驾驶装置本体的内置避免碰坏的可能,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中控显示屏配合智能驾驶装置本体同步使用,使得中控显示屏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按键组的设计保留了原先的功能,同时与现在的功能不互相干涉,信号定位模块使得司机能够准确知晓客户的具体位置,通过在导航地图上出来,帮助司机选定最佳路线,同时拥有自动拨号功能,与客户确定预约请求,通过功能键可任意切换,通过蓝牙模块与耳机和麦克风连接,使得接收和回复更加方便和快速,同时不影响驾车,避免了行车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2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