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换热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92242.X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2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符胜利;孙颋;刘博;谢继红;雷超;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管 换热管 双金属 本实用新型 波浪形结构 翅片管 槽口 管壁 扰流 清洁度 热效率 呈波浪形 金属粉末 均匀开设 开口方向 螺旋线型 螺旋旋转 梯形槽口 周向分布 冷却器 运行时 重量轻 朝外 大口 内腔 油流 轴向 摩擦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金属换热管,包括基管(1),以及复合套装在基管(1)上的翅片管(2)。进一步,基管(1)的管壁呈波浪形结构(3),该波浪形结构(3)沿基管(1)的轴向呈螺旋旋转;翅片管(2)的外侧周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分布的槽口(4),该槽口(4)为梯形槽口,且大口的开口方向朝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金属换热管,基管内存在螺旋线型波浪形结构可代替扰流丝,提高冷却器内腔清洁度,同时可杜绝运行时在油流冲击下扰流丝与管壁摩擦出现金属粉末,具有换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以及重量轻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金属换热管,主要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采矿等行业的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双金属换热管一般是圆形基管上,轧制复合翅片管。基管和翅片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接触热阻和管壁热阻大,换热效率差。为提高换热效率一般在管内增加扰流丝,但运行时在油流冲击下扰流丝与管壁摩擦出现金属粉末,影响变压器运行安全。同时,翅片管与基管结合面为圆弧面,两者复合效果较差,易脱落,需要对换热管进一步进行优化以提高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双金属换热管。该换热管能够增大基管与翅片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紊流效果,从而提供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金属换热管,包括基管,以及复合套装在基管上的翅片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基管的管壁呈波浪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该波浪形结构沿基管的轴向呈螺旋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基管与翅片管的结合面为凹凸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翅片管的外侧周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分布的槽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该槽口为梯形槽口,且大口的开口方向朝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金属换热管,基管内存在螺旋线型波浪形结构可代替扰流丝,提高冷却器内腔清洁度,同时可杜绝运行时在油流冲击下扰流丝与管壁摩擦出现金属粉末,具有换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以及重量轻的优点。
进一步,基管的管壁呈波浪形结构,该波浪形结构沿基管的轴向呈螺旋旋转,以增加基管与翅片管接触面积和内部介质流动时的紊流效果。
进一步,基管与翅片管的结合面为凹凸面,其接触面积大、紧复合密。
进一步,翅片管的外侧周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分布的槽口,该槽口为梯形槽口,且大口的开口方向朝外,进而增加空气流动时的扰流效果,从而提高外侧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金属换热管的基管和翅片管接触面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基管,2为翅片管,3为波浪形结构,4为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金属换热管,包括基管1,以及复合套装在基管1上的翅片管2。
其中,基管1的管壁呈波浪形结构3,该波浪形结构3沿基管1的轴向呈螺旋旋转,以增加基管与翅片管接触面积和内部介质流动时的紊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22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