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7695.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5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阿普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除尘工位 发动机进气歧管 上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 柔性生产线 气密测试 自动化生产 经济实用 生产效率 下料通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包括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的一侧一边设有第一除尘工位,且第一除尘工位远离上料通道的一侧设有第二除尘工位,第二除尘工位的前侧一边设有第一热插设备,且第一热插设备远离第二除尘工位的一侧设有第二热插设备,第二热插设备的前侧一边设有第三热插设备,且第三热插设备远离第二热插设备的一侧设有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远离第三热插设备一侧设有气密测试设备,且气密测试设备远离第一输送带的一侧设有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前侧一边设有NG下料通道。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发动机进气歧管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高,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歧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生产复杂,目前多采用单站式多工位产线生产制造,采用单站式多工位的产线布局,每天产线至少需要6到8人,造成人力资源消耗过大,每个工作站之间需要物料传递,消耗场地面积,由于过分依赖于人员操作,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和产品的生产效率低,无法适应于工业化制造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包括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的一侧一边设有第一除尘工位,且第一除尘工位远离上料通道的一侧设有第二除尘工位,第二除尘工位的前侧一边设有第一热插设备,且第一热插设备远离第二除尘工位的一侧设有第二热插设备,第二热插设备的前侧一边设有第三热插设备,且第三热插设备远离第二热插设备的一侧设有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远离第三热插设备一侧设有气密测试设备,且气密测试设备远离第一输送带的一侧设有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前侧一边设有NG下料通道,且NG下料通道远离第二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合格品下料打包设备,合格品下料打包设备、NG下料通道、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气密测试设备、第三热插设备、第二热插设备、第一热插设备、第二除尘工位、第一除尘工位和上料通道共同构成矩环形结构,且合格品下料打包设备、NG下料通道、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气密测试设备、第三热插设备、第二热插设备、第一热插设备、第二除尘工位、第一除尘工位和上料通道所构成的矩环形结构内部放置有机器人,机器人分别与第一输送带、第三热插设备、第二热插设备、第一热插设备、第二除尘工位、第一除尘工位和上料通道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料通道为上料传送带,且上料通道上设有人工上料处。
优选的,所述合格品下料打包设备上设有合格品下料打包处。
优选的,所述气密测试设备包括进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进料机械手与第一输送带相配合,下料机械手分别与第二输送带和NG下料通道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NG下料通道包括合格品输送带和不合格品输送带,且不合格品输送带位于合格品输送带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三热插设备和第二热插设备的规格相同。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为可行走机器人,且机器人匹配有设置在地面上的识别标记。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中通过上料通道、人工上料处、第一除尘工位、第二除尘工位、第一热插设备、第二热插设备、第三热插设备、气密测试设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NG下料通道、合格品下料打包设备和机器人相配合,发动机进气歧管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高,另外仅在上料通道上的人工上料处和合格品下料打包设备上的合格品下料打包处需要工作人员参与,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小,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发动机进气歧管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高,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阿普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阿普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7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层管材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帘布修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