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计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7304.8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8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学;李力剑;蔡密峰;刘建伟;陈伟;徐力营;云飞;尚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0 | 分类号: | G01L1/10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晓辉;樊羿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钢筋杆 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 固定钢筋 空心钢管 安装结构 轴心受力 结构健康监测 土木工程领域 监测数据 紧固螺栓 内壁均布 配合连接 紧固件 连接头 内螺纹 外凸起 耗时 监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计用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钢筋计因非完全轴心受力而引起监测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计、固定在钢筋计两端的钢筋杆和固定在钢筋杆端部的钢筋,钢筋计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固定环,钢筋杆的一端设有与固定环配合连接的连接头,在钢筋杆与固定环的连接处设有用以固定钢筋杆和固定环的紧固件,钢筋杆的另一端为空心钢管,空心钢管的内壁均布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内螺纹Ⅰ,空心钢管上周向设有用以固定钢筋的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可有效保证钢筋计处于轴心受力状态,改变了土木工程领域钢筋计安装困难、耗时长且产生高温的现状,提高了钢筋计监测的准确性,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钢筋计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结构健康监测(SHM)对保证土木结构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筋计是结构健康监测中基本的测量仪器,它长期埋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用以监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应力变化,能给结构安全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
在基坑工程桩撑支护结构中,通常将钢筋计焊接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钢筋笼的主筋上,通过监测钢筋应力来了解结构的工作状态,以保障基坑的安全。目前,工程中通常使用振弦式钢筋计来测量钢筋应力,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焊接法使钢筋计与钢筋连接起来。钢筋计安装时,一般在钢筋加工场预先将钢筋计与钢筋焊好;若使用单面焊,则难以保证钢筋计轴心受力;若使用双面绑条焊,则一个钢筋计的安装需要四个焊条,安装难度大且耗时长,人工焊接存在一定误差,也难以保证钢筋计完全轴心受力,且焊接连接产生的高温通过金属直接传递到钢筋计核心部位,高温对于仪器的影响难以预测。
综上所述,现行钢筋计安装结构及方法的操作难度大耗时长,会使监测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无法正确评估结构物的受力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计用安装结构,可有效保证钢筋计处于轴心受力状态,与此同时,为钢筋计和钢筋提供了高效、便捷、稳固的非焊接的连接方式,避免了焊接产生的高温对钢筋计的损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钢筋计用安装结构,包括钢筋计、固定在所述钢筋计两端的钢筋杆和固定在所述钢筋杆端部的钢筋,所述钢筋计左右两侧的结构镜像对称,其中,所述钢筋计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内螺纹Ⅰ和外螺纹Ⅰ,所述钢筋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Ⅰ配合连接的连接头,在所述钢筋杆与所述固定环的连接处设有用以固定所述钢筋杆和所述固定环的紧固件,所述钢筋杆的另一端为空心钢管,所述空心钢管的内壁均布有用于固定所述钢筋的内螺纹Ⅱ,所述空心钢管上周向等间距处设有用以固定所述钢筋的紧固螺栓。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紧固件为锁紧螺母。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空心钢管的长度为50mm,壁厚为10mm。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螺纹Ⅱ沿所述空心钢管的端部设置,且内螺纹Ⅱ的长度小于所述空心钢管的长度。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紧固螺栓安装于远离内螺纹Ⅱ的空心钢管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紧固螺栓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型号相同。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螺纹Ⅱ的长度等于所述空心钢管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钢筋计通过带有螺纹的钢筋杆与钢筋连接,并在钢筋与钢筋杆的连接部位设有避免二者相对滑动的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等间距的轴向设置在钢筋杆上,可有效保证钢筋计处于轴心受力状态,提高钢筋计监测的准确性,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73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