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面料及含有该面料的沙发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6807.3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7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包光宏;王新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5/02;B32B27/32;B32B27/06;B32B27/36;B32B27/02;B32B27/28;B32B27/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料层 阻燃 纬纱 阻燃面料 面料 复合层 阻燃层 经纱 通孔 沙发 编织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基层表面 间隔均匀 依次设置 防脱落 连接点 透气性 里层 穿过 申请 基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燃面料及含有该面料的沙发,其中的阻燃面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层、第一布料层、阻燃复合层、第二布料层和里层,其中,所述阻燃复合层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通孔,且阻燃复合层包括基层、涂设在基层表面的阻燃层和包裹在阻燃层外的防脱落层;所述第一布料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编织而成,第二布料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编织而成,第一纬纱和第二经纱穿过通孔交织形成第一布料层与第二布料层的连接点。本申请中的阻燃层和第一布料层、第二布料层的设置提高面料的阻燃效果。通孔的设置提高面料的透气性,提高舒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面料及含有该面料的沙发。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火灾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惨重的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也采取了相应政策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经调查发现纺织品是引起火灾并使火势蔓延的重要因素,研发具备阻燃功能性的纺织品已成为纺织发展的趋势之一。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环境由于人流量大,例如公共场所,其中设置的沙发、窗帘等织物的防火性尤其重要,因为一旦火灾发生会危及众多人的生命健康。所以,无论如何,在保证阻燃隔热耐高温的性能下,尽量柔软舒适的面料及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面料及含有该面料的沙发,解决现有普通布料容易燃烧,阻燃效果差甚至不能阻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面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表层、第一布料层、阻燃复合层、第二布料层和里层,其中,
所述阻燃复合层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通孔,且阻燃复合层包括基层、涂设在基层表面的阻燃层和包裹在阻燃层外的防脱落层;
所述第一布料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编织而成,第二布料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编织而成,第一纬纱和第二经纱穿过通孔交织形成第一布料层与第二布料层的连接点。
本申请中的阻燃面料的阻燃复合层上布满通气孔,以增强面料的透气性,加工时,首先将阻燃剂配成溶液,涂刷在基层表面或是将基层置于溶液中浸泡后取出,使面料表面布满阻燃剂颗粒,阻燃剂颗粒构成了阻燃层。其中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他溶液,若为水溶液,则需将水分蒸发后进行下一步。由于阻燃剂与基层之间的接触可能不够紧密,若直接使用则长期摩擦或洗涤可能会使阻燃剂脱落,为避免阻燃剂脱落在其外部设置防脱落层。其中防脱落层可以是涂刷在基层和阻燃剂表面也可以将布满阻燃剂的基层置于防脱落层的溶液中浸润后得到。
另外,防脱落层若直接与身体接触可能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在防脱落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布料层和第二布料层,所述第一布料层和第二布料层均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但是为了避免防脱落层、第一布料层和第二布料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利用第一经纱和第二纬纱形成连接点并通过通孔使之与防脱落层固定。然后将表层与里层分别固定在第一布料层和第二布料层上,分别起到提高强度和提高舒适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阻燃层为包含有机锌盐阻燃剂粉末的布料粘合剂层。
有机锌盐阻燃剂本身为粉末状,高于一定温度时会融化,在高温下会熔化, 有利于与聚合物熔融共混,提高阻燃效果。使用粘合剂可以提高阻燃剂附着的效果,但是有可能会造成通孔堵塞,妨碍透气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均为阻燃聚丙烯腈纤维;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均为阻燃聚乙烯醇缩醛纤维。
由于布料层位于防脱落层外,与人体间接接触,需要一定的强度和透气性,但是对于布料而言,不同的材质和加工方法对布料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布料编织过程中,由于经纱对纱线的强度要求较纬纱的要求高,因此经纱和纬纱选择不同的材质,能够在得到强度较高的布料的同时,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脱落层为无卤阻燃PET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6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防臭的家纺面料
- 下一篇:一种覆铜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