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型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83829.4 | 申请日: | 201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2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崔丽;祝浩;梁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氧池 提升泵 生活污水处理 生物选择池 一体化设备 寒冷地区 泥水分离 调节池 格栅池 好氧池 太阳能 农村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 平板膜组件 紫外杀菌器 处理设备 低温系统 偏远地区 生活污水 脱氮效果 污泥膨胀 有效处理 有效解决 单管路 混合液 设备间 双管路 自吸泵 出水 脱氮 氧池 抽出 水质 污水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型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格栅池、调节池、生物选择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紫外杀菌器、设备间。生活污水进入格栅池,再由第一提升泵提升至调节池内,污水由第二提升泵泵提升至生物选择池,再流入缺氧池,再由第三提升泵提升至好氧池,同时在好氧池、MBR池中的混合液能够单管路或双管路回流至缺氧池中进行脱氮处理,进一步优化水质,最后进入MBR池内经过平板膜组件进行泥水分离,出水由MBR自吸泵抽出。能够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以及其他处理设备冬季低温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有效解决低温下泥水分离性能差、脱氮效果差、污泥膨胀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废水处理方向,特别是涉及对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畜牧养殖污水的处理,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型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要区别于一般城市污水的处理,农村污水一般流量小、日变化系数大、污染物成分复杂、远离排污管网及大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有责任权利不统一、管理模式单一、公众参与力度不够、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等特点。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相比于传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管理简单,与传统的大型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在农村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寒冷地区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受到低温条件的影响,冬季运行时微生物代谢缓慢,有机物降解效率差,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随温度的降低也逐渐降低,出水悬浮物含量高。急需一种低温下保证一定处理效率、泥水分离好的污水处理设备。现有寒冷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为:
(1) 耐水力冲击负荷能力差,处理水量范围小,出水水质不稳定;
(2) 低温下污水处理效率差,尤其是脱氮处理受低温影响明显;
(3) 低温下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性能差,出水悬浮物含量高;
(4) 为保证在低温下一定的处理效率,设备需要额外的电力能源加热废水;
(5) 生活污水中原有微生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6) 若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发生污泥膨胀问题 。
当前,污水排放标准逐渐提高,现有设备已满足不了人们生活需要,研究处理效果好,抗冲击性能强,稳定度高的一体化设备已成为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和维护管理简单、操作容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且装配方便,耐水力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水量范围大,出水水质稳定,无需额外的电力能源加热废水的太阳能型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以及其他处理设备冬季低温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有效解决低温下泥水分离性能差、脱氮效果差、污泥膨胀等问题。
技术方案:
太阳能型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格栅池、调节池、生物选择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紫外杀菌器、设备间;
所述格栅池底部设有第一提升泵,调节池底部设有第二提升泵,缺氧池底部设有第三提升泵,MBR池内设有中空纤维膜组件,第一提升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设于调节池内,第二提升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设于生物选择池内,生物选择池底部通过管路与缺氧池侧下方入口相连,第三提升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设于好氧池内,好氧池与MBR池之间设有堰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3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