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时效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2929.5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1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梅泽锋;周宝华;黄晓中;董春泉;高理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南创佳型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31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效炉 热电偶 继电器 内壁 气缸 本实用新型 串联 下行程开关 电触点 炉门 电路 继电器控制 热电偶连接 单位能耗 炉门打开 上部内壁 自动伸缩 内墙 坯料 伸出 外部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效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时效炉,包括热电偶热电偶设置在时效炉内壁的上部,所述时效炉上部内壁设有比热电偶略大的孔,能够使热电偶缩通过所述的孔缩到内壁外,所述内壁外部所述孔下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和热电偶连接,控制热电偶从内壁的孔中伸出到时效炉内部,所述的气缸的电路由第二继电器控制通合,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电触点和气缸串联,所示的第二继电器和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电触点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和东炉门下行程开关与西炉门下行程开关串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时效炉电路,能够在炉门打开关闭时,热电偶从内墙自动伸缩,解决了9框时效炉只能同时加工8框的问题,提高了效率,减少坯料时效单位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效炉。
背景技术
时效炉内轨道上有9框,上部3个框,中部3个框,下部3个框,由于热电偶固定在炉内上部,并伸出炉内壁60毫米,实际时效炉加工时,由于料框制造尺寸过宽和吊装吊具工位及固定热电偶等条件制,炉内轨道车实装8框只能用到9框中的8框,也就是上部2框,中部3框,下部3框,上部有热电偶的那框要空出来,否则会将热电偶折断。由于热电偶的作用是用来测温,是必须要设置的,但是由于热电偶的存在,会影响到加工效率,9框的设计只能装8框。
实用新型内容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时效炉由于热电偶的存在,9框的设计只能同时加工8框,如果装9框,会将热电偶折断。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时效炉,包括热电偶热电偶设置在时效炉内壁的上部,所述时效炉上部内壁设有比热电偶1略大的孔,能够使热电偶1缩通过所述的孔缩到内壁外,所述内壁外部所述孔下方设有一气缸2,所述气缸2和热电偶1连接,控制热电偶1从内壁的孔中伸出到时效炉内部,所述的气缸2的电路由第二继电器4控制通合,所述的第二继电器4的第二电触点6和气缸2串联,所示的第二继电器4和第一继电器3的第一电触点5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4和东炉门下行程开关SQ1与西炉门下行程开关SQ2串联。
所述的气缸型号为4V210-08,压力为0.15-0.8Mpa。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时效炉电路,能够在炉门打开的时候,热电偶缩到内墙中,炉门关闭时,热电偶从内墙中伸出测温,解决了9框时效炉只能同时加工8框的问题,提高了效率,减少坯料时效单位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时效炉,包括热电偶热电偶设置在时效炉内壁的上部,所述时效炉上部内壁设有比热电偶1略大的孔,能够使热电偶1缩通过所述的孔缩到内壁外,所述内壁外部所述孔下方设有一气缸2,所述气缸2和热电偶1连接,控制热电偶1从内壁的孔中伸出到时效炉内部,
设置热电偶的伸缩结构,能够在进料和出料时,热电偶可以缩进去,这样时效炉的9框都可以使用起来。在进料完成,通过气缸2通电将热电偶伸进到内壁中测量温度。通过以上结构,既能9框都利用起来,而且热电偶也能正常测温,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如果都是手动的话很不方便,如图2所示,所述气缸2和热电偶1连接,控制热电偶1从内壁的孔中伸出到时效炉内部,所述的气缸2的电路由第二继电器4控制通合,所述的第二继电器4的第二电触点6和气缸2串联,所示的第二继电器4和第一继电器3的第一电触点5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4和东炉门下行程开关SQ1与西炉门下行程开关SQ2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南创佳型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南创佳型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29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