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国标RFID的避免多读写器互相干扰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1976.8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9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嘉禾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读写器 互相干扰 国标 读写器 超高频RFID读写器 侦听 本实用新型 识别性能 信道资源 重新分配 读写 拥堵 通信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国标RFID的避免多读写器互相干扰的系统,本系统将“先侦听再通信”技术和通信拥堵后的信道资源重新分配相结合,来避免多读写器互相干扰的问题,使读写器在多读写器环境中的识别性能大大提升,提高了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读写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遵循国标GB/T 29768-2013协议的一种基于国标RFID的避免多读写器互相干扰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食品药品防伪溯源、国防军事等各领域。一直以来,国内超高频RFID领域一直处于跟从国外发展的状态,在标准方面,主要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 18000-6C标准、以美国为首制定的EPC global标准,在产品方面,标签芯片和读写器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仍有很多技术未能掌握,对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RFID标准的制定,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于2013年发布,并在2014年5月正式实施。该标准解决了以往技术产品接口无法统一的难题,使得我国RFID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了核心话语权。空中接口协议是射频识别系统最核心的技术,GB/T 29768-2013标准的发布为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射频识别产业化的进程和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对于我国射频识别产业突破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提升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国标GB/T 29768-2013协议系统中,RFID读写器由于密集读写器场合会产生读写器之间的干扰而发生通信冲突的现象,从而导致读写器对标签的识别率降低或者根本无法读取标签数据,影响RFID读写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国标RFID的避免多读写器互相干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分组规划服务器和多个RFID读写器;
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实现正常的标签读取功能,在与其周围的标签进行通讯之前,所述RFID读写器必须先确定它所使用的信道处于空闲状态,确保信道为空闲状态之后,所述RFID读写器才能发起对标签的查询,否则,会发送信道拥堵信号给所述分组规划服务器;
所述分组规划服务器用于实现多个RFID读写器的分组和信道资源的合理分配;
所述多个RFID读写器的分组和信道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以下步骤:
1)分组规划服务器会依次与所有RFID读写器进行通信,确定各个RFID读写器的当前位置;
2)依据RFID读写器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它们的读写半径之和,将所有RFID读写器划分为多个小组;
3)对于小组间的信道资源进行划分;
4)在各个小组的信道资源确定后,开始分配小组内各个RFID读写器占用的信道资源。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组规划服务器接收的信道拥堵信号超过当前所有RFID读写器数量的20%时,所述分组规划服务器开始进行多个RFID读写器的分组和信道的合理分配。
进一步地,所述对于小组间的信道资源进行划分具体包括若所述小组的数量小于等于当前拥有的信道个数,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独占的信道,若小组数量大于当前拥有的信道个数,分析各个小组内发生拥堵的RFID读写器所占的比例,按照该比例划分信道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小组内各个RFID读写器占用的信道资源具体包括依据各个RFID读写器出现信道拥堵的次数进行排序,按照排序产生的序列合理分配各个RFID读写器所占用的信道时间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嘉禾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嘉禾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19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