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9765.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6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B1/30;H02B1/56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 | 陈宜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补偿柜 叶板 气缸 转轴 隔板 推杆 本实用新型 通风装置 通风孔 喷头 固定设置 两端设置 内部空气 内部设置 转动连接 固定架 活塞杆 两侧面 通风量 侧面 风机 风扇 铰接 销轴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包括电容补偿柜本体,所述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叶板,所述叶板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叶板通过转轴与电容补偿柜本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侧面与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销轴与电容补偿柜本体的侧面铰接,所述推杆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内部,所述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叶板、气缸、通风孔、风扇、风机和喷头,解决了电容补偿柜不能调节通风量的大小,内部空气不流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柜体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类型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载,加上用电企业普遍广泛地使用电力电子设备,使电网功率因数较低,较低的功率因数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增加了供电投资,损害了电压质量,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线路损耗,故通过在电力系统中连入电容补偿柜,可以平衡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以提升设备的利用率,但是传统的电容补偿柜通风功能差,电容补偿柜长期使用温度过高,不但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本实用新型设计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2550332U,授权公告2012.11.21公开了一种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及电容补偿柜,所述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电容补偿柜的柜体的至少二个通风口、设置于电容补偿柜的柜体内的风机和温控器,该温控器连接风机,所述温控器感测电容补偿柜的柜体内部的温度,在柜体内部温度大于阈值温度时,产生控制信号而控制所述风机转动,在柜体内部温度低于阈值温度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机停止转动。
该专利中的通风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该通风装置通风量一定,不能方便的调节大小,一旦遇到大风雨雪等天气时,容易影响电容补偿柜的使用;
2.该通风装置对电容补偿柜内部的元器件通风效果不佳,且内部元器件的底部往往得不到通风,使得元器件过热,影响电容补偿柜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解决了电容补偿柜不能调节通风量的大小,内部空气不流通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容补偿柜的通风装置,包括电容补偿柜本体,所述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叶板,所述叶板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叶板通过转轴与电容补偿柜本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侧面与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销轴与电容补偿柜本体的侧面铰接,所述推杆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内部,所述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所述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后侧面下端设置有漏斗型进风管,所述漏斗型进风管与固定设置在电容补偿柜本体内部的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闭合,所述出风管的中部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设置在风扇的下方,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出风口对准风扇,所述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前侧面上端中部设置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支管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喷头与支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叶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叶板等间距设置在电容补偿柜本体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隔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均匀设置在电容补偿柜本体的内部,所述通风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通风孔呈矩形状均匀设置在隔板上。
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喷头均分两组分别等间距设置在支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9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