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蟑螂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3115.5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4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文生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素梅;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蟑螂 诱捕 罩盖 底座 本实用新型 食物诱饵 蟑螂诱捕器 引诱 合围 小功率光源 底座中心 上下移动 食物气味 竖向立柱 捕捉器 热源 捕杀 光源 寒冷 散发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蟑螂诱捕器。其结构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罩盖,所述罩盖与设置在底座中心的竖向立柱相接,所述罩盖可相对所述底座旋转或上下移动;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罩盖合围的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蟑螂的光源、热源及食物诱饵;通过小功率光源、合适温度以及食物诱饵所散发的气味,可将蟑螂引诱至所述底座和所述罩盖合围的空间内,实现对蟑螂的诱捕。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光、热及食物气味来引诱蟑螂,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蟑螂也会被诱捕,且诱捕效果特别好,捕杀吸引蟑螂数量超过现有单一食物诱饵诱捕效果的数倍。而且,本实用新型对大小蟑螂都具有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对小蟑螂吸引力更强,弥补了以前的捕捉器只对大蟑螂有效的缺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蟑螂诱捕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侵害十分明显,且不易杀灭,一旦蟑螂躲藏在缝隙之中将难以捕捉。现有技术中,人们有的用喷雾进行灭杀,由于蟑螂繁殖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喷雾灭杀需要每隔两三天就灭杀一次,所喷雾气进入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再有一种方式是通过食物的气味引诱蟑螂,然后捕捉,但是靠单一食物气味来引诱,不仅范围小,而且只能在夏天实现较好的捕捉效果,到了冬天捕捉效果就变得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蟑螂诱捕器,该蟑螂诱捕器适合于冬夏全年使用,能够有效捕捉蟑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圆盘形的底座及扣盖在所述底座上的罩盖,所述底座和所述罩盖合围成一个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蟑螂的光源、热源及食物诱饵;在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竖向的立柱,所述罩盖穿接在所述立柱的顶部,且所述罩盖可绕所述立柱进行旋转;在所述罩盖的侧壁开有可使蟑螂进入所述封闭空间的开口,在所述底座的边缘上设有竖向的堵墙,通过旋转所述罩盖,可使所述底座上的堵墙堵住所述罩盖侧壁的开口。
所述光源和所述热源置于光热盒内;在所述罩盖的顶部开有缺口,所述光热盒通过所述缺口嵌置在所述罩盖内;所述食物诱饵置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光源可发出功率为1W-5W的暗光,所述热源用于向所述封闭空间内散发热量以使封闭空间内的温度保持在20℃-35℃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罩盖,在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竖向的立柱,所述罩盖的顶面插接在所述立柱的顶部,且所述罩盖可相对所述立柱上下移动;在所述罩盖和所述底座合围的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蟑螂的光源、热源及食物诱饵;诱捕蟑螂时,使罩盖相对立柱上移,诱捕完成后,使罩盖相对立柱下移,将蟑螂困于底座和罩盖之间。
所述底座可以为单层板状结构;也可以由上下两层平行板构成,且上下两层平行板之间通过所述立柱进行固定。
所述底座还可以由带支腿的板状体构成,在所述底座的下方可设置底托板。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底座和罩盖合围的空间内设置小功率暗光源点光源,同时设置一个温度适合的小功率点热源或片热源,或者是光热一体,热源散布热量在空间内,并放置有气味的食物诱饵,由于温度适合,有光源吸引,有食物诱饵,蟑螂在这个空间之中便不会离去,从而实现对蟑螂的诱捕。
除了上面底座和罩盖的设置方式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蟑螂诱捕器设置成抽屉状的结构,即:使蟑螂诱捕器分为内、外两层结构,内层为抽屉内盒,外层为抽屉外盒,抽屉内盒可滑动地嵌置在抽屉外盒内;在抽屉外盒的侧壁开有外开口,在抽屉内盒的侧壁开有内开口,通过滑动抽屉内盒,可使内开口和外开口对齐或错开;当需要诱捕蟑螂时,滑动抽屉内盒,使内开口和外开口对准;待蟑螂诱捕成功需要处理时,滑动抽屉内盒,使内开口和外开口错开。当然,需要在抽屉内盒内设置用于引诱蟑螂的光源、热源及食物诱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文生,未经代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3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业杀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