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1971.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3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戴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华鹏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雾霾 本实用新型 通风口 散热区域 散热效果 维修口 维修门 无纺布 遮挡罩 薄层 疏水 微滤 可拆卸连接 类石墨烯 立柱安装 主体表面 导热膜 颗粒物 连接缝 外侧壁 侧壁 内壁 渗入 铜基 吸附 侧面 侵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充电桩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遮挡罩,该遮挡罩通过立柱安装于充电桩主体的顶部;充电桩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维修口,维修门罩在维修口上且与充电桩主体可拆卸连接,维修门的内侧面通风口散热区域处设置有能够吸附PM2.5的微滤型无纺布;充电桩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类石墨烯铜基增强导热膜,充电桩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疏水薄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微滤型无纺布,能够很好地防止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通过通风口散热区域进入充电桩内,再结合疏水薄层,可以进一步地防止雾霾自连接缝处渗入充电桩内,防止雾霾对充电桩主体表面的侵蚀,更适应于雾霾环境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绿色能源的全球推广,电动汽车及其配套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桩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及并逐渐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充电端口和插卡端口有的本身防水能力差,无法适应室外恶劣环境,只能在室内使用,有的可以在室外使用,但是需要附加密封条来实现充电桩机柜的防水要求,即增加了成本,又影响美观;另外为了防止灰尘自散热孔能进入充电桩内,一般都是会设置过滤网,但是普通的过滤网只能正对大颗粒而说,对应小颗粒粉尘来说是没有用的,因此急需开发一款适应于雾霾环境的充电桩。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散热效果好,利用微滤型无纺布,能够很好地防止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通过通风口散热区域进入充电桩内,再结合疏水薄层,可以进一步地防止雾霾自连接缝处渗入充电桩内,防止雾霾对充电桩主体表面的侵蚀,更适应于雾霾环境使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的充电桩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遮挡罩,该遮挡罩通过立柱安装于充电桩主体的顶部;所述的充电桩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维修口,维修门罩在维修口上且与充电桩主体通过卡凸与卡槽相卡合地方式连接,所述的维修门的内侧面通风口散热区域处设置有能够吸附PM2.5的微滤型无纺布;所述的充电桩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疏水薄层;所述的充电桩主体的内主控制板上设置有类石墨烯铜基增强导热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类石墨烯铜基增强导热膜是由类石墨烯粉末与铜粉混合后压延制得。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遮挡罩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电性连接设置在充电桩主体内的蓄电池,该蓄电池与充电桩主体上设置的广告显示屏相连。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其充电桩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遮挡罩,该遮挡罩通过立柱安装于充电桩主体的顶部,遮挡罩起到防雨防晒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其维修门的内侧面通风口散热区域处设置有能够吸附PM2.5的微滤型无纺布,微滤型无纺布的存在能够防止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通过通风口散热区域进入充电桩内,进而影响充电桩的工作,而由维修门罩在维修口上且与充电桩主体通过卡凸与卡槽相卡合地方式连接,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不定时更换微滤型无纺布,且更换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应于雾霾环境且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其充电桩主体的内主控制板上设置有类石墨烯铜基增强导热膜,能够将主控制板的热量通过类石墨烯铜基增强导热膜导至充电桩主体内,再自充电桩主体内再散至空气中,散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华鹏电力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华鹏电力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1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