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菌输液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0536.2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4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彩云;张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5/1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菌 导管 输液导管 本实用新型 抑菌涂层 内壁 外壁 支管 医疗器械技术 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留置 连通 细菌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抑菌输液导管,包括抑菌导管和支管,所述抑菌导管与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部连通,所述抑菌导管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抑菌涂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抑菌输液导管,通过在抑菌导管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抑菌涂层,使得静脉导管在留置期间不容易感染细菌、引发血流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输液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静脉导管主要应用于输注药液、静脉营养等。留置导管期间易存在细菌感染,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而市场上的抗菌导管技术仅将抗菌药物涂覆在导管表面,且含药量低,抗菌药物为常见的广谱抗菌药物,在同时抵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方面效果不明显,且还有耐药性。此问题一直是个刺手难题,美国医院感染位列第11的主要死因是每年直接造成19000例患者死亡,并另对58000人也造成影响,血流感染占医院感染16%,每年费用超过20亿美元。为了解决留置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种抗菌导管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输液导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脉导管在留置期间容易存在细菌感染、引发血流感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菌输液导管,包括抑菌导管和支管,所述抑菌导管与所述支管之间通过连接部连通,所述抑菌导管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抑菌涂层。
其中,所述抑菌涂层由抑菌药物制成。
其中,所述抑菌药物为盐酸米诺环素和/或利福平。
其中,所述盐酸米诺环素的浓度为110~550μg/cm2,所述利福平的浓度为60~500μg/cm2。
其中,所述抑菌导管内部设置有多个管道腔。
其中,所述管道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扇形或月牙形。
其中,所述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管与所述抑菌导管内部的管道腔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支管远离所述抑菌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支管座。
其中,所述抑菌导管的壁厚均匀设置。
其中,所述抑菌导管上开设有1至6个侧流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抑菌输液导管,通过在抑菌导管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抑菌涂层,使得静脉导管在留置期间不容易感染细菌、引发血流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腔抑菌输液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腔抑菌输液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腔抑菌输液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抑菌导管;11-侧流孔;2-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第三支管;3-固定翼;4-支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0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