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9477.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孟杰杰;孙超;王鑫磊;蒋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友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8 | 分类号: | H01G9/08;H01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2636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塞板 电解电容器 固定环 壳体 芯包 本实用新型 漏电 定位旋转 封闭安装 负极引脚 工艺难度 螺纹连接 密封结构 配合定位 配合固定 上端敞口 正极引脚 安装孔 定位槽 隔离胶 螺纹槽 螺纹圈 密封性 上表面 胶圈 空腔 内腔 缺槽 上胶 上壳 通腔 限位 注胶 电解 加工 配合 泄露 穿过 封闭 保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口处设有塞板,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芯包,芯包上设有穿过塞板安装孔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塞板的上表面设有固定环,本电解电容器,结构简单,通过塞板配合固定环对芯包进行封闭安装,固定环通过螺纹圈与上壳的螺纹槽配合进行螺纹连接,定位槽便于加工时进行定位旋转,稳定性好,工艺难度低,固定环配合定位环对塞板进行限位,缺槽和胶圈内侧形成空腔,可通过上胶口和通腔进行注胶封闭,配合塞板形成密封结构,避免内部电解物的泄露,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隔离胶避免外壳漏电,保证电解电容器的正常工作,安装和生产简单,加工速度快,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小的发展,及表面安装技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相应地对所使用的铝电解电容器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铝电解电容器的体积也往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起密封作用的塞子(胶粒)也要求要薄,传统的电解电容组装技术,在装配封口时会出现束腰的位置不在胶粒上或束腰的位置严重偏移到塞子(胶粒)的底部或顶部,以致密封性差甚至起不到密封性的作用,从而直接导致电解电容内部电解液渗漏或出现电解电容鼓底等现象,严重降低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安装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结构简单,密封性强,能够有效提高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保证电路的正常使用,同时装配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口处设有塞板,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芯包,所述芯包上设有穿过塞板安装孔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塞板的上表面设有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下壳,所述下壳的内侧通过隔离层封闭形成隔离腔,所述隔离腔内填充有隔离胶,所述下壳的下端面设有下胶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壳的上端过渡连接有上壳,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环形的螺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上端内侧面固定有环形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上端面固定有胶圈,所述胶圈的外径小于壳体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塞板的中部轴线方向设有上胶口,所述塞板的中部径向设有与上胶口相通的通腔,所述塞板侧面下端设有环形的缺槽,且缺槽与通腔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的内径小于塞板的外径,所述环体下表面与上壳螺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圈,所述环体的上表面相对固定有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电解电容器,结构简单,通过塞板配合固定环对芯包进行封闭安装,固定环通过螺纹圈与上壳的螺纹槽配合进行螺纹连接,定位槽便于加工时进行定位旋转,稳定性好,工艺难度低,固定环配合定位环对塞板进行限位,缺槽和胶圈内侧形成空腔,可通过上胶口和通腔进行注胶封闭,配合塞板形成密封结构,避免内部电解物的泄露,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隔离胶避免外壳漏电,保证电解电容器的正常工作,安装和生产简单,加工速度快,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下壳、102上壳、103隔离层、104隔离胶、105下胶口、106定位环、107胶圈、2塞板、201上胶口、202通腔、203缺槽、3芯包、4固定环、401环体、402螺纹圈、403定位槽、5正极引脚、6负极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友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友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9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击穿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击穿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