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泡注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2769.8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9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白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烨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77;B29C45/53;B29C45/20;B29C45/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32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泡 注塑 混料段 射出 动态混合器 注塑装置 混料 流道 组合式密封结构 塑化 动态混合装置 两位三通结构 本实用新型 注塑机炮筒 按需切换 工作模式 规格设备 加热装置 降温装置 快速切换 连接机构 零件表面 驱动机构 注塑方式 自由选择 充气阀 导通腔 换向阀 随动套 注塑机 壳体 联通 射嘴 针阀 改装 体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泡注塑装置,包括连接机构连接的相互导通腔体的注入段、混料段及射出段,注入段、混料段及射出段壳体上设有加热装置,混料段包括混料本体及带有充气阀的动态混合器,混料本体上设带降温装置的驱动机构,动态混合器内设有由换向阀联通的常规和SCF流道,SCF流道内设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动态混合装置,射出段的腔体内设置有随动套、两位三通结构的针阀以及射嘴,本装置能保证零件表面与普通注塑一致并且能在传统注塑机炮筒头部附加本装置即可实现微泡注塑,用户能自由选择工作模式,在普通和微泡注塑方式中快速切换,对注塑机无改装要求且不牺牲原有塑化能力,可在同规格设备上按需切换,同时具有微泡注塑现有模式的其它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泡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泡注塑是通过塑料注塑过程中,在塑料中加入超临界流体,使之均相化,然后注入到模具型腔内,由于压力骤然下降,超临界流体会转变成气体状态,在塑料中形成微小气泡。此注塑方式称之为微泡注塑,目前国内的微泡注塑均采用通过注塑机炮筒开孔,对螺杆做相应改造后注入超临界流体。实现这种工艺就必须进行注塑机相应的改装或者定制,且必须牺牲注塑机原有塑化能力才能实现,使改装成本增加,技术推广难度增大。
通过微泡注塑可减轻材料重量,缩短注塑周期,减少设备能耗,提高零件精度,减少零件内应力,但是获得的产品表面容易开裂,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不被消费者青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兼容性强,无需对注塑机改装就能完成微泡注塑,并能获得表面无缺陷的产品的微泡注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微泡注塑装置,包括由连接机构连接的具有相互导通腔体的注入段、混料段以及射出段,注入段、混料段以及射出段的壳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混料段包括混料本体以及带有充气阀的动态混合器,所述混料本体上设置有带降温装置的驱动机构,所述动态混合器内设置有由换向阀联通的常规流道和SCF流道,所述SCF流道内设置有采用组合式密封结构的动态混合装置,所述射出段的腔体内设置有随动套、两位三通结构的针阀以及射嘴。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注入段与注塑机炮筒头的原配法兰总成,连接原配法兰总成与混料段前端的连接器总成,连接混料段末端与射嘴总成的前部法兰总成。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降温装置为设置于驱动机构内的水冷通道,通过水路为驱动机构提供冷却,有效保证高温下的部件可靠性。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由支架连接的伺服电机、设置于油缸座上的换向阀油缸和针阀油缸,以及设置在支持总成上的支持部件。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动态混合器包括带U型密封圈的花键轴、套设在花键轴上的推进器、搅拌器以及位于花键轴首段的链轮和位于花键轴尾段的调节套,通过花键轴带动推进器和搅拌器转动,推进器使内部流体形成环流,并由搅拌器对流体进行剪切式搅拌,采用动态混合方式使超临界流体和熔融塑料的充分混合。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推进器和搅拌器间隔套设置于花键轴上,通过间隔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混合效果,根据流体特性不同,推进器和搅拌器可选择不同的组合。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推进器和搅拌器均为内部设置有与花键轴匹配的键槽,外部设有凸起的套筒,更有利于SCF流体均相化。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烨,未经白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2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