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品安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4199.8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7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邵栋梁;汪栋;邹明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源坤国科质量检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齿轮 旋转杆 取样 食品检测 旋转盘 食品安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检测箱 控制室 食品质量检测 啮合 闭合的装置 干扰因素 内部设置 圆筒通道 准确度 控制箱 转齿轮 上套 匹配 贯穿 引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安全检测装置,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品检测过程中不能进行准确取样,容易引入各种干扰因素等技术问题,其包括圆筒、控制室、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检测箱,控制箱设于圆筒下部,检测箱设在所述圆筒的末端,圆筒内部设有旋转盘,旋转盘的直径与所述圆筒的内径相匹配,旋转盘下部设有第一旋转杆,第一旋转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于第二转齿轮,第二锥齿轮中部设有第二旋转杆,第二旋转杆贯穿控制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筒内部设置控制圆筒通道打开与闭合的装置,从而可以在食品取样时能够实现在任意想要取样的部位进行取样,加强了食品检测的准确度,主要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食品安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话题,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微生物性危害、食品掺假和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欧洲的食品污染事件40%发生在个体家庭里。而仅仅美国,每年就有76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和5000人死亡。在我国,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江河湖泊和近海等水源的污染以及非法添加激素和药物等是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菜篮子”的化学安全性问题以农药和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等污染较为突出,蔬菜水果农药(如氯氰菊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兽药(如瘦肉精)引起的急性中毒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使用不当和商家为谋取暴利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如: 致癌引起中毒等。现有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时,传统检测需要手动打开包装袋,然后用手使用工具取出样品,有的商贩为了检测通过,在上层放置合格品,在下层放置不合格品,则容易逃过检测,存在着进行质量检测时,取样不准确,以至于影响了后续的质量检测程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任意位置进行准确取样,并能够自动传输的一种食品安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圆筒、控制室、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检测箱,所述控制箱设于圆筒下部,所述检测箱设在所述圆筒的末端,所述圆筒内部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直径与所述圆筒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旋转盘下部设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于第二转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中部设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贯穿所述控制室。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进行食品取样时,把圆筒尖端插入到要进行取样的食品中,由于旋转盘的作用,圆筒中的食品通道封闭。在圆筒伸入到要进行取样的部位时,旋转摇柄,通过控制内的一系列传动机构,控制旋转盘的转动,第一旋转杆末端的横杆与限位杆接触时,圆筒内部的通道完全打开,食品进入到圆筒内,打开空气泵,食品在空气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到圆筒深部,并随之进入到储存室和检测室中,进行后续流程的检测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杆末端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旋转盘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控制底部内侧壁上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垂直于所述横杆。旋转杆转动时,带动旋转盘一起转动,旋转杆末端的横杆旋转90°后,与控制室上限位板接触时,阻止旋转盘进一步旋转,此时圆筒中通路面积达到最大。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内部设有一圆环,所述圆环位于所述旋转盘与所述检测箱之间,所述圆环上设有吸嘴,所述圆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圆环的外径尺寸相匹配。圆环上设置有吸嘴可以形成空气的通道,在圆环的前端形成负压,从而有利于被检测样品的吸入。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外壁上设有一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连接有吸管,所述吸管另一端与所述吸嘴连接。抽气泵在抽入空气时,圆环前端的空气会通过吸嘴与吸管进入到抽气泵中,在圆环的前端形成了局部负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源坤国科质量检验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源坤国科质量检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4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