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D/VOD炉用变径型真空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0990.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3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龙;陈亚文;任彤;方杞青;马正锋;曹海玲;朱浪涛;刘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10 | 分类号: | C21B3/10;C21C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罐 变径 上部支架 直筒 接渣盘 大口 炉用 下端 锥筒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处理效率 清渣效率 行车吊钩 吊钩 钢渣 导流孔 排气孔 直筒型 法兰 挂接 漏钢 渣盘 中段 维护 | ||
一种VD/VOD炉用变径型真空罐,包括真空罐,真空罐为变径型结构,真空罐上段为大口径直筒,中段采用锥筒,下端小口径直筒,大口径直筒、锥筒与小口径直筒依次相接;真空罐顶部装有法兰及密封圈,真空罐下部开有排气孔,小口径直筒上设置有上部支架,在上部支架上安装有接渣盘,上部支架下端设置有导流孔,当行车吊钩下方到真空罐内后,直接挂接渣盘中心的开放式吊钩,将钢渣吊出真空罐,另一新接渣盘可再次吊入真空罐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真空罐直筒型结构改为变径型结构,以提高真空罐清渣效率、漏钢处理效率和维护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D/VOD炉用变径型真空罐。
背景技术
目前,VD或VOD炉的真空罐一般采用固定式安装,进而决定了现有真空罐均为直筒型结构。
公知的,直筒型真空罐内部设有多个接渣盘,用于炼钢时盛放钢液废渣。VD或VOD炉炼钢时钢液废渣溢出非常频繁,堆积过多时,钢包将无法座入真空罐。由于罐内空间所限,多个接渣盘不便于吊运,将严重降低生产效率。
公知的,直筒型真空罐内部接渣盘下方设有多个漏钢盘或一个侧壁钢液导流孔,用于处理钢包漏钢事故。由于受到漏钢盘容积或侧壁钢液导流孔高度所限,真空罐内必须保证一定高度空间,致使真空罐高度较高。漏钢后,由于罐内空间所限,多个漏钢盘不便于吊运,制约事故处理效率。长期使用后,侧壁钢液导流孔一旦被钢渣堵塞,不易顺利导流钢液,造成损坏罐内设备的严重后果。
公知的,炼钢过程中,如氩气、氮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经常遗留真空罐底部。人工在固定式真空罐内部清理钢渣或冷钢,属于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性差。
公知的,直筒型真空罐底部是与筒体直径一致的平底结构或封头结构。平底结构或封头结构直径大,制作困难。平底结构时,接渣盘、漏钢盘、侧壁钢液导流孔结构尺寸大。封头结构时,多个接渣盘不易放置在圆形罐底。
显然,直筒型真空罐清渣困难、漏钢处理效率低、不易维护、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D/VOD炉用变径型真空罐,通过将真空罐直筒型结构改为变径型结构,以提高真空罐清渣效率、漏钢处理效率和维护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VD/VOD炉用变径型真空罐,包括真空罐1,所述的真空罐1为变径型结构,真空罐1上段为大口径直筒11,中段采用锥筒12,下段小口径直筒13,所述的大口径直筒11、锥筒12与小口径直筒13依次相接;
所述的真空罐1顶部装有法兰及密封圈110,所述的真空罐1下部开有排气孔111,所述的小口径直筒13上设置有上部支架132,在上部支架132上安装有接渣盘131,上部支架132下端设置有导流孔133。
所述的真空罐1的锥筒12内壁斜面上设有两个固定支撑架122,每个固定支撑架122内部插装有一个钢包支撑座121。
所述的锥筒12的外壁斜面上设有多个支座124,支座124设有中心孔,外壁斜面开有检修人孔123。
所述的真空罐1依靠支座124中心孔安装于固定基础或移动基础之上。
所述的大口径直筒11、锥筒12与小口径直筒13为可组装结构。
所述的接渣盘131包括圆桶1311,在圆桶1311中部设置有锥体1312与吊钩1313,所述的吊钩1313位于锥体1312顶部。
所述的导流孔133包括锥桶1321,锥桶1321为密封结构,锥桶1321底部设置有密封法兰1322和盲板法兰1323,密封法兰1322和盲板法兰132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3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0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R-I复鞣剂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高炉均压煤气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