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悬浮式曝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50608.7 | 申请日: | 2017-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1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涛;招洋;曾浩维;黄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自来水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 地址: | 5101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管 供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 曝气装置 导向件 配重块 悬浮式 自适应 供气压力 施工难度 河涌 滑设 曝气 竖直 连通 供气 升降 通航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悬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及供气组件,所述供气组件与曝气管连通,还包括用于在供气组件未供气时保证曝气管重力下降的配重块,以及用于保证曝气管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导向件,所述曝气管滑设于所述导向件上,所述供气组件的供气压力大于所述配重块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具有满足河涌行洪、通航要求、曝气效果好、施工难度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悬浮式曝气管。
背景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容易导致河涌底泥营养富集、水体发黑发臭、河涌中段淤积严重等问题,且河涌过水能力较差,影响河涌排污、防洪排涝及灌溉功能,其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为了改善污染水体,现有的方式是采用曝气技术,其原理是将空气输送到曝气装置中,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以达到增加水中溶解氧的目的。采用充氧的方式不但能改善水体黑臭状况,而且能使上层底泥中还原性物质得到氧化或降解,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改善水环境。但由于工艺要求部分用于增加水体溶解氧(DO)的曝气管需悬浮于河涌水体中,导致曝气管阻碍河道通行,影响河涌通航能力;在降雨量变化大、短时间内水位变化大时,将导致曝气管无法有效工作,尤其在雨季河涌水流湍急时,容易损坏曝气管架构,加大工程施工难度;同时,在曝气过程中,曝气管的曝气压力会对河涌的底泥产生扰动,当底泥收到扰动后其CODMn浓度会迅速身高,对河涌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满足河涌行洪、通航要求、曝气效果好、施工难度低的自适应悬浮式曝气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适应悬浮式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及供气组件,所述供气组件与曝气管连通,还包括用于在供气组件未供气时保证曝气管重力下降的配重块,以及用于保证曝气管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导向件,所述曝气管滑设于所述导向件上,所述供气组件的供气压力大于所述配重块的重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向件的顶端设有用于防止曝气管脱出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低于河道水面设置。
所述导向件的底端设有两相对河床设置的打桩部,两所述打桩部呈夹角布置。
所述导向件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导向件沿所述曝气管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所述配重块设于两相邻所述导向件之间。
还包括用于连接曝气管与导向件的U型螺栓,所述曝气管及导向件通过位于U型螺栓开口端的螺母定位于所述U型螺栓的开口内侧。
所述曝气管为多组,多组所述曝气管沿河道宽度方向排列布置,所述曝气管均通过主管道与所述供气组件连通。
每组所述曝气管均包括多个套接短节,相邻所述套接短节通过黏胶相互固定。
还包括用于调节供气组件供气压力的变频调节组件,所述变频调节组件包括变频器以及变频电动机,所述变频电动机与所述供气组件连接,通过调节所述变频器的输出调节所述供气组件的供气压力,以调整曝气管的曝气深度。
所述曝气管上设有多个曝气孔,多个所述曝气孔沿曝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1.2~2毫米,相邻所述曝气孔的间隔为0.5~1.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自来水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自来水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0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