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排水井的井口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8507.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9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姜媛媛;窦向贤;卢羽平;何兰;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口 封堵结构 排水井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混凝土封堵 排水 侧壁 混凝土面板 接合 倾斜段 封堵 上游 裂缝 本实用新型 上垂直段 施工难度 受力部位 垂直段 漏斗形 受力 匹配 施工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排水井的井口封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井口封堵结构施工难度大、易产生井口周边裂缝的问题。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排水井的井口封堵结构,包括设于混凝土面板上的排水井井口和封堵在排水井井口内的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排水井井口的侧壁包括呈漏斗形的中间倾斜段以及分别连接在中间倾斜段上、下两端的上垂直段和下垂直段;所述混凝土封堵体的侧壁与排水井井口的侧壁相匹配并与之接合在一起。该井口封堵结构不仅减少了混凝土封堵体与混凝土面板接合面的面积,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而且还提高了受力部位的结构强度,有效改善了受力条件,降低了排水井进口封堵周边产生裂缝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口封堵结构,特别是一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排水井的井口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清理和趾板开挖后,若河床部位坝段地基为上游低、下游高,或是下游水位高于上游趾板的基础高程时,则在面板堆石坝施工过程中将因高差而形成反向渗透水流。在趾板和面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大坝上游铺盖填筑开始前,施工期的各种水流水压(河床渗水、施工水及雨水)必须及时排出,否则反向渗透水流形成的较大水头差将可能造成垫层料渗透破坏,从而破坏垫层料颗粒级配,使垫层料失去控制渗流的功能;此外,反向水压还可能抬动或压裂边墙和面板,破坏止水结构,从而影响面板堆石坝防渗系统的防渗效果。对于深厚覆盖层地基上的面板堆石坝,深基坑排水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反向排水措施的设计非常重要。
目前,通常在坝体上游设置排水井进行反向排水,上游排水井700的顶部需在混凝土面板上预留缺口作为排水井的井口,排水完成后需要进行排水井回填,当上游排水井700回填完毕后需要在井口处进行封堵处理。如图1所示,现有的井口封堵结构包括设于混凝土面板100上的排水井井口200和封堵在排水井井口200内的混凝土封堵体300,排水井井口200的侧壁为阶梯结构210,混凝土封堵体300的侧部为与阶梯结构210相匹配的错台结构310,混凝土封堵体300通过错台结构310与排水井井口200的阶梯结构210接合在一起,混凝土封堵体300的表面与混凝土面板100的表面平齐,混凝土封堵体300的表面与混凝土面板100的表面相接合处设有横截面呈“V”字形的止水槽410,沿止水槽410的周向设置有止水结构420。现有的井口封堵结构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排水井井口200的侧壁为阶梯结构210,导致混凝土封堵体300与混凝土面板100接合面的面积较大,即新、老混凝土接合面较大,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而且导致新、老混凝土结合部位的受力条件差,与混凝土面板100的结合的整体性不好,易产生井口周边裂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排水井的井口封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井口封堵结构施工难度大、易产生井口周边裂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排水井的井口封堵结构,包括设于混凝土面板上的排水井井口和封堵在排水井井口内的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排水井井口的侧壁包括呈漏斗形的中间倾斜段以及分别连接在中间倾斜段上、下两端的上垂直段和下垂直段;所述混凝土封堵体的侧壁与排水井井口的侧壁相匹配并与之接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垂直段与混凝土面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下垂直段与混凝土面板的下表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是,所述中间倾斜段呈圆锥漏斗形,所述上垂直段和下垂直段均呈圆环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井井口侧壁的壁面上设有凿毛结构,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侧壁的壁面上设有凿毛结构相匹配的配接结构,所述混凝土封堵体通过配接结构与排水井井口的凿毛结构接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凿毛结构布满排水井井口侧壁的整个壁面。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排水井井口与混凝土封堵体相接合部位处的插筋,所述插筋的一端锚固于混凝土面板内,插筋的另一端伸入至混凝土封堵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8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超高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止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