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BACnet总线的远程报文记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46469.0 | 申请日: | 2017-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3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 地址: | 20043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缓存模块 传输控制电路 第一处理器 网络传输模块 本实用新型 第二处理器 报文记录 供电接口 依次连接 总线 网口 报文数据传输 外部供电电路 服务器连接 信号解码器 监听接口 总线连接 缓存量 输出端 报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BACnet总线的远程报文记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本地数据缓存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和第二处理器,本地数据缓存模块与BACnet总线连接,第二处理器与服务器连接,本地数据缓存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监听接口、信号解码器、第一处理器和FPGA芯片,FPGA芯片上设置有多个网口,每个网口与一个RAM连接,RAM均与网络传输模块连接;本地数据缓存模块还包括传输控制电路和供电接口,供电接口一端与外部供电电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传输控制电路、第一处理器和FPGA芯片连接,传输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处理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报文缓存量大、报文数据传输稳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ACnet总线的数据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BACnet总线的远程报文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BACnet是用于智能建筑的通信协议,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及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定义的通信协议。BACnet针对智能建筑及控制系统的应用所设计的通信,可用在暖通空调系统(HVAC,包括暖气、通风、空气调节)也可以用在照明控制、门禁系统、火警侦测系统及其相关的设备。优点在于能降低维护系统所需成本并且安装比一般工业通信协议更为简易,而且提供有五种业界常用的标准协议,此可防止设备供应商及系统业者的垄断,也因此未来系统扩充性与兼容性大为增加。
随着BACnet通信协议的应用越发广泛,对于BACnet总线上报文的记录也显得越发重要,现有技术中,对于BACnet总线进行远程报文记录时,往往只是通过将总线中的数据转化为加有时间戳的报文后,通过处理器写入到RAM中,再通过以太网络将RAM中的数据进行传输,最终通过另一个处理器将该数据写入到服务器中,这种方法具有如下问题:首先是处理器往往只能与单一的RAM进行连接,因此对于报文的缓存是极其有限的,在报文数据量大时,如果进行网络传输,容易导致数据的丢包;另外在通过处理器将数据写入到RAM时,由于处理器是通过外部电路进行供电,由于供电电压的不稳定,容易发生丢失报文数据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BACnet总线的远程报文记录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BACnet总线的远程报文记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本地数据缓存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和第二处理器,所述本地数据缓存模块与BACnet总线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本地数据缓存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监听接口、信号解码器、第一处理器和FPGA芯片,所述FPGA芯片上设置有多个网口,每个网口与一个RAM连接,所有的RAM均与网络传输模块连接;所述本地数据缓存模块还包括传输控制电路和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电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传输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第一处理器和FPGA芯片连接,所述传输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输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供电接口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二比较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相接后共同连接第一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供电接口与第一比较器的正极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所述供电接口与第二比较器的负极之间还设有第二电阻。
优选地,所述FPGA芯片上的网口数量不少于2个。
优选地,所述FPGA芯片上的网口数量为4个。
优选地,所述网络传输模块包括有线传输组件或无线传输组件。
优选地,所述有线传输组件包括以太网线,所述以太网线的两端分别与所有的RAM和第二处理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6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