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连接的卡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1539.3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7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根;黄志刚;张雄;曾红英;张贵洋;常欣宇;林春媛;杨准准;邱鹏宇;章旭威;岳洪瑶;盛伟琪;陈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钣金 卡接部 门槛 圆弧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 卡接结构 连接结构 汽车 车身 一体式注塑成型 应力集中点 应力削弱 注塑连接 生锈 划伤 通孔 腐蚀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连接结构,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连接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内门槛一体式注塑成型,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车身钣金上的通孔配合,所述连接部注塑连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身钣金连接处形成应力削弱区域,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的圆弧过渡连接处形成应力集中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连接结构容易划伤车身,造成车身生锈腐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连接的卡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连接一般是依靠金属卡扣来完成的,如图1所示的金属卡扣卡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上,并通过金属自身的弹性将车身卡接,进一步的,汽车内门槛上需要设置一个能够与所述金属卡扣连接的倒扣结构,以便于能够将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需要在汽车内门槛上设置一个倒扣结构,这样,便降低了汽车内门槛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另外,图1中的卡扣为金属卡扣,其硬度比较高,在进行卡接的时候,容易导致车身油漆换上,严重的造成车身生锈腐蚀。
进一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虑的时候,容易直接将用于其他领域的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来代替图1的卡扣,用以实现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固定连接,但是,图2为塑料结构,虽然解决了金属划伤车身的问题,但对于图2的结构来书要求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刚度,否则卡扣本身容易折坏,经过发明人试验,得出结果为,图2的结构不可行,此外,图2的方形卡扣座的结构无法确保重复拆装性能,进一步的,图3的圆型卡扣座结构,需要配圆孔,对于尺寸的要求比较高,对于位置度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对于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连接来说,卡扣的尺寸比较长,对于这样较长的尺寸来说,对于位置度的控制比较难,一般不采用这样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意在提供一种卡接结构既能够解决车身划伤的问题,又能够在满足尺寸要求情况下使得应力分布,避免应力带来的卡扣自身折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的连接结构容易划伤车身,造成车身生锈腐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槛与车身钣金连接的可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内门槛一体式注塑成型,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车身钣金上的通孔配合,所述连接部注塑连接在所述内门槛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门槛连接处形成应力分散区域,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的圆弧过渡连接处形成应力集中点。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接结构为连接部具有开口的菱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接结构为连接部封闭的菱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分开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卡接部包括相互连接且圆弧过渡的第三连接边和第四连接边。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四连接边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三连接边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具体的,在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边和第三连接边在连接点处形成第一应力集中点,在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四连接边的连接点出形成第二应力集中点,在所述第二连接边和第三连接边的连接点处形成第三应力集中点。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结构还包括第五连接边,所述第五连接边一端与第一连接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边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五连接边与所述内门槛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接结构的材料为PP-T20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1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加便携式卡槽的换挡盖板
- 下一篇:一种翼开启半挂车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