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圆形地下空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0458.1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万保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保金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戴继翔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刃角 护壁 地下空间结构 装配式 预制构件 建筑施工技术 现场施工作业 工厂化生产 边坡支护 地下空间 环状结构 人工作业 施工现场 拼接 开挖 噪音 垂直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圆形地下空间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预制构件分为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与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所述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与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为环状结构,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的数量为一个位于底部,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地下空间的开挖速度;本实用新型免去边坡支护的工序;本实用新型可减少人工作业,减少现场施工作业;本实用新型使得施工现场噪音小,污染小;本实用新型实现工厂化生产,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圆形地下空间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业常见的地下工程存在开挖孔速度慢,工期长等问题。
1、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沉管法、顶管法、新奥法等。
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时,须先开挖出相应的空间,然后在其中修筑衬砌。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地质、地形及环境条件以及埋置深度为主要依据,其中对施工方法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埋置深度。埋置较浅的工程,施工时先从地面挖基坑或堑壕,修筑衬砌之后再回填,这就是明挖法。
3、暗挖法,即不挖开地面,采用在地下挖洞的方式施工。矿山法和盾构法等均属暗挖法。
4、沉管法是预制管段沉放法的简称,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现已成为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用这种方法建成的隧道称为沉管隧道。
5、顶管法是指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
6、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圆形地下空间结构,能有效提高开挖速度,免去了边坡支护、加固等施工工序,降低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圆形地下空间结构,其预制构件分为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与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
所述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与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为环状结构,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的数量为一个位于底部,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的上方;
所述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由外侧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内侧弧面混凝土板Ⅰ通过混凝土肋板Ⅰ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混凝土肋板Ⅰ上均匀分布着圆孔Ⅰ,外侧弧面混凝土板Ⅰ与内侧弧面混凝土板Ⅰ底部连为一体,形成尖锐的混凝土刃角部分,混凝土刃角部分的底部包有角钢护套,外侧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内侧弧面混凝土板Ⅰ的顶部设有凹凸型卡口Ⅰ,两端同样设有凹凸型卡口Ⅰ;
所述预制混凝土护壁构件由外侧弧面混凝土板Ⅱ和内侧弧面混凝土板Ⅱ通过混凝土肋板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混凝土肋板Ⅱ上均匀分布着圆孔Ⅱ,外侧弧面混凝土板Ⅱ和内侧弧面混凝土板Ⅱ的顶部与底部设有凹凸型卡口Ⅱ,两端同样设有凹凸型卡口Ⅱ。
其施工方法:
a、将土体开挖成一个圆形沟槽;
b、将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沿着圆形沟槽吊装到位,插在沟槽中,外侧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内侧弧面混凝土板Ⅰ均与土壤接触;
c、沿着圆形沟槽将预制混凝土刃角构件安装,拼接到位,组装成围合的圆形;
d、在预制构件内腔内安装好结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使组装的圆形预制构件联成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保金,未经万保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0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廊导墙的模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模板安拆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