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零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8485.5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龙;吴德葆;王振举;铁钢;孙炳旭;赵强强;孟英辉;王宗浩;张勋;崔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75 | 分类号: | G01R19/175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真真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压二极管 二极管 储能电容 限流电阻 过零检测电路 开关三极管 充电电路 触发电路 隔离光耦 滤波电容 充电 交流电 毛刺 本实用新型 反向截止 降低功耗 有效抑制 负半周 误触发 正半周 正弦波 滤波 杂波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零检测电路,主要由二极管D1、限流电阻R1、滤波电容C1、稳压二极管TS1、开关三极管Q1、储能电容C2、隔离光耦U1组成,其中稳压二极管TS1和限流电阻R1构成充电电路,在交流电正弦波正半周对储能电容C2进行充电,在负半周由二极管D1反向截止,在保护电路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功耗,滤波电容C1对充电的波形进行滤波,有效抑制干扰、毛刺等杂波导致的误触发现象,储能电容C2、二极管D1、开关三极管Q1、限流电阻R1、隔离光耦U1构成核心的触发电路,稳压二极管TS1保护充电电路和触发电路始终工作在合理的电压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零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过零检测电路在通讯等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电力线载波领域更是对过零电路提出低成本、高可靠、高精度、低功耗等要求,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设计出一种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由电源充电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组成,充电电路提供电源,过零检测电路对交流电的过零点进行检测,并发出交流电过零信号脉冲,当交流电处于正半周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对电容充电,当交流电处于负半周时,二极管截止,电容上的电压基本维持不变,过零检测电路是在交流电过零,正半周刚开始的瞬间,导通光耦,发出交流电过零脉冲信号,驱动光耦的电路串接有电容,光耦导通时电容充电,当电容充满电后,光耦无电流流过,光耦的输出自动变为截止状态,这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低成本和高可靠的要求,但是在功耗和精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检测精度高、功耗低并且稳定、可靠的过零检测电路,而且在宽温度范围内拥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一致性,在不工作或没有触发时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电路的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和触发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交流电源、二极管D1、限流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端L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滤波电容C1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N相连,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一个稳压二极管TS1;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2、限流电阻R2、开关三极管Q1、电阻R3、电容C3、储能电容C2和隔离光耦U1,所述限流电阻R2与稳压二极管TS1并联,所述稳压二极管TS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储能电容C2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端N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TS1的负极还与开关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U1的引脚1相连,隔离光耦U1的引脚2与稳压二极管TS1的正极相连,隔离光耦U1的引脚3与引脚4之间串接有一电容C3,隔离光耦U1的引脚3连接供电电压VCC,隔离光耦U1的引脚4接地。
所述隔离光耦U1的引脚3与电阻R3串联后连接供电电压VCC。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零检测电路,所选用的电子器件均为常用器件,价格低廉,并且电路对元器件的参数并不敏感,在保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同时有效的降低成本,拥有非常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本实用新型中二极管D1和限流电阻R1构成充电电路,在正弦波正半周对储能电容C2进行充电,在负半周由二极管D1反向截止,在保护电路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功耗;滤波电容C1对充电的波形进行滤波,有效抑制干扰、毛刺等杂波导致的误触发现象;稳压二极管TS1保护使储能电路和触发电路始终工作在合理的电压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8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