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渣器及湿式厌氧发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5442.1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4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明;刘晓兰;何佳伟;赵磊;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首创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德斌;姚亮 |
地址: | 225125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室 上锥体 下锥体 除渣器 过渡管 湿式厌氧发酵 一端连接 出料口 内锥体 集渣 本实用新型 倒立圆台 污泥沉积 污泥循环 串接的 进料口 厌氧罐 重杂质 中空 侧壁 沉积 结块 去除 伸入 下端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渣器及湿式厌氧发酵系统。除渣器包括自上而下串接的进料室(1)、上锥体(2)、下锥体(3)、过渡管(5)、和集渣阱(4),上锥体(2)和下锥体(3)为中空倒立圆台,进料室(1)与上锥体(2)直径大的一端连接,上锥体(2)另一端与下锥体(3)直径大的一端连接,下锥体(3)另一端与过渡管(5)连接,过渡管(5)下端与集渣阱(4)连接,进料室(1)包括设置在进料室顶部的出料口(11)和设置在侧壁的进料口(12),进料室还包括内锥体(13),内锥体(13)与出料口(11)连接,并伸入到上锥体(2)内。在厌氧罐底部污泥循环过程中,所述系统能有效去除罐底部沉积的重杂质,缓解罐底部污泥沉积和结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除渣器及湿式厌氧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厌氧发酵工艺是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生物处理工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的处理和有机固体垃圾处理方面。厌氧反应器是厌氧发酵工艺的核心设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厌氧反应器,例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IC反应器等。
目前广泛应用于市场的湿式厌氧罐在结构上并未对排渣进行充分的考虑,其通常做法仅是在反应器污泥床底部设置数个简易排放口。此种排渣结构的设计极为简单,厌氧罐投入使用后,随着重渣在罐底部的积聚和钙化,直接导致罐体的有效容积逐渐变小,罐底部的污泥床流化状态变差。同时未及时排放的重渣亦会加速活性污泥的钙化而失去活性,严重时会将排放口堵死。实际应用中排渣效果很不理想。
目前市场还出现在罐外设置循环泵和沉渣罐的形式,如图3所示,用泵将罐底沉积物抽出,再泵送至罐内,使罐底部沉积物料循环流动起来或让重杂质在沉渣罐中沉积。循环泵的方式由于没有将重质沉渣从物料中分离出来,随着运行时间推移,大颗粒状杂质还是会在罐底部形成沉积和钙化。沉砂罐的形式,虽然会改善罐底部沉积情况,但沉淀的杂质还是没有从物料中分离出来,这些重杂质只是暂时在沉砂罐中沉积,最终还是排放至后续脱水设备(例如,离心脱水机)。这些富含重杂质的沉积物会影响后续设备的正常运行,加速设备的磨损,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除渣器是一种能够连续去除物料中大密度杂质的设备,能够非常有效地去除物料中的砂石、陶瓷、玻璃和金属等重杂质,而且该设备占地小,自动化运行程度高。考虑在此基础上申请一项针对此设备用于湿式厌氧工艺的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渣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厌氧发酵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渣器,其中,所述除渣器包括自上而下串接的进料室1、上锥体2、下锥体3、过渡管5、和集渣阱4,所述上锥体 2和下锥体3均为中空的倒立圆台形状,所述进料室1与上锥体2直径大的一端连接,上锥体2的另一端与下锥体3直径大的一端连接,下锥体3另一端与过渡管5连接,过渡管5下端与集渣阱4连接,所述进料室1包括设置在进料室顶部的除渣器出料口 101和设置在进料室侧壁的进料口102,所述进料室还包括设置在内部的内锥体103,所述内锥体103与除渣器出料口101连接,并在进料室1与上锥体2连接时伸入到上锥体2内部,伸入到上锥体2内部的内锥体103的长度为除渣器出料口101内径的 1.2-2倍,所述过渡管(5)为中空管体结构,并在侧壁设置进水管51以使过渡管内部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除渣器的进料室、上锥体、下锥体和集渣阱均可大致参照现有的进料室、上锥体、下锥体和集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第一不同之处在于在进料室内部设置延伸到上锥体内部的内锥体,其作用是防止进料和出料之间的短流,使得进入除渣器的流体都经过涡流作用,重物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提高除渣器的除渣效率。
其中进料室1、上锥体2、下锥体3、和集渣阱4之间可以用法兰连接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首创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首创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5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