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蝶阀轴端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3778.4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国;冯振勇;马忠河;刘学锋;姜丽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1/04 | 分类号: | F16K41/04;F16K41/02;F16K1/22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67102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胶圈 蝶阀轴 轴套 密封腔 输送管 阀杆 本实用新型 端密封 安全隐患 密封设备 密封填料 三级密封 影响设备 有效密封 控制阀 快切阀 封堵 套在 连通 老化 煤气 补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阀轴端密封装置,属于快切阀密封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轴套(5)套在阀杆(6)上,轴套(5)的两端与阀杆(6)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圈一(1)和密封胶圈二(8),轴套(5)、阀杆(6)、密封胶圈一(1)和密封胶圈二(8)之间构成密封腔(4),轴套(5)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输送管(2),所述输送管(2)的一端与密封腔(4)连通,输送管(2)的另一端设有控制阀(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蝶阀轴端实现三级密封,即使在密封胶圈老化不能起到有效密封作用时,通过不断补向密封腔内补充密封填料,依然可以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蝶阀轴头两端煤气的及时封堵,消除了设备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阀轴端密封装置,尤其是高炉煤气余热透平发电系统中快切阀的密封结构,属于快切阀密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余热透平发电系统运用于炼铁高炉,用于回收高炉煤气的压力能和热能,消除高炉煤气减压时的噪音,同时改善高炉顶压的调节品质。
快切阀又名快速切断阀,在高炉煤气余热透平发电系统中位于透平发电机前部,用于快速、有效的切断来自高炉去往透平机的高炉煤气,使机组安全可靠的停车。
快切阀主要有阀门、传动装置、液控箱和电控箱组成,其中阀门采用蝶阀型式。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快切阀处于打开状态,由于高炉煤气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粉尘,使得快切阀轴头两端的密封胶圈变质,加之在机组启、停机过程中冷热交替温差较大(机组运行时的高炉煤气温度为100-150℃,停机时为室温20-40℃),快切阀密封胶圈老化较快、使用周期短。快切阀轴头两端的密封胶圈变质和老化,会造成快切阀轴头出现漏煤气现象,严重影响岗位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正常点检和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在修复或更换快切阀轴头密封时,必须在停机停介质情况下处理,而且快切阀密封结构拆、装不仅易损坏,而且耗费时间较长,大大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蝶阀轴端密封装置,可在不停产、不停介质的状态下,有效修复损坏的密封,保证密封效果,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蝶阀轴端密封装置,包含密封胶圈一、输送管、控制阀、密封腔、轴套、阀杆和密封胶圈二,轴套套在阀杆上,轴套的两端与阀杆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圈一和密封胶圈二,轴套、阀杆、密封胶圈一和密封胶圈二之间构成密封腔,轴套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密封腔连通,输送管的另一端设有控制阀。
所述密封腔内设有密封填料。
所述轴套圆周方向上的输送管为四个,相邻两个输送管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密封胶圈一和密封胶圈二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密封胶圈一和密封胶圈二均为两层O型密封胶圈。
上述蝶阀轴端密封装置,组成中还包含高压枪,所述高压枪通过控制阀与输送管连接。
密封胶圈一、密封腔和密封胶圈二分别构成蝶阀轴端一级密封、二级密封和三级密封,在不停产、不停介质的状态下,利用高压枪通过输送管向密封腔内可以随时补充、添加密封填料,保证蝶阀轴端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蝶阀轴端实现三级密封,即使在密封胶圈老化不能起到有效密封作用时,通过不断向密封腔内补充密封填料,依然可以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蝶阀轴头两端煤气的及时封堵,为岗位作业人员创造了安全的工作环境,消除了设备的安全隐患。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维护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枪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37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