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5502.1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1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椎名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3;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闫剑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装置 第二基板 密封材料 边框区域 第一基板 端子部 显示区域 触摸面板功能 液晶显示面板 四边 本实用新型 影像信号线 不重叠 扫描线 布线 粘结 液晶 连结 腐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其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触摸面板功能,能够防止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端子部附近的布线的腐蚀。液晶显示装置将形成有影像信号线及扫描线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通过密封材料粘结,内部封入有液晶,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重叠的部分形成有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不重叠的部分形成有端子部,第二基板具有形成于与端子部相邻的第一边的第一边框区域、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连结第一边与第二边的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与第一边对应的部分的密封材料的宽度以及第三边或者第四边中与第一边框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密封材料的宽度,大于第三边或者第四边的与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密封材料的宽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防止端子布线的腐蚀、提高可靠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TFT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其中,该TFT基板是具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TFT)等的像素以矩阵状形成的,该对置基板与TFT基板相对配置。而且,通过用液晶分子对每个像素控制光的透射率来形成图像。液晶显示装置平坦且重量轻,因此在各种领域中用途广泛。
近年来,触摸面板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输入方法变多。以往,作为触摸面板方式,使用分别制作液晶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并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对置基板的上方装载触摸面板的类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构成:在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防止产生因来自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部的冲击等而产生的气泡。
在专利文献1中,在液晶显示面板中,通过防止对置基板与TFT基板的错位来防止气泡的产生,因此,将对置基板与TFT基板之间的密封材料设置为内侧密封材料与外侧密封材料的双重结构。其中,内侧的密封材料分散地形成,另外,在内侧密封材料与外侧密封材料之间存在液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53786号公报
将液晶显示装置整体做得尽可能薄的要求变得很强烈。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开发出一种使液晶显示面板自身具有触摸面板的功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触摸面板用的一方电极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置基板的外侧,将另一方电极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内。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形成于TFT基板侧的、触摸面板的一方电极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同时形成,但是与公共电极电隔离地形成。形成于对置基板的外侧的另一方电极一般被氧化硅(以后称为SiO)或者氮化硅(以后称为SiN)等的无机膜覆盖。
对于这种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确认可靠性而进行环境试验。环境试验例如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通电试验。在对触摸面板的通电试验中,例如,向形成于TFT基板侧的一方电极施加8V左右的电压。此外,一方电极由多个电极以及布线形成。
在这种环境试验中,布线的一部分发生了腐蚀。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实现即使在这种严苛环境下的通电试验中,也不会发生布线的腐蚀的可靠性高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课题,主要的具体手段如下。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将形成有影像信号线及扫描线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通过密封材料粘结,内部封入有液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重叠的部分形成有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不重叠的部分形成有端子部;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形成于与所述端子部相邻的第一边的第一边框区域、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连结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第三边以及第四边,与所述第一边对应的部分的密封材料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三边或者所述第四边中与所述第一边框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密封材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边或者所述第四边的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密封材料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55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