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原位捕获原子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4469.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6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毛雪飞;刘霁欣;王敏;张英;齐悦涵;钱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电极 电介质 柱状 捕获 原子化器 低温等离子体 本实用新型 电介质形成 传输损失 放电空腔 高压放电 释放装置 原子光谱 载气入口 包覆 富集 电源 两极 释放 检测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原位捕获原子化器,包括柱状放电电极和网状放电电极,柱状放电电极和网状放电电极分别与高压放电电源的两极相联,柱状放电电极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管状电介质,网状放电电极的内部衬有第二管状电介质,第二管状电介质上装有载气入口,在第二管状电介质与柱状放电电极或是第一管状电介质形成了放电空腔,该装置能够对元素实现室温原位捕获富集,并室温原位释放检测,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很好的解决捕获‑释放装置和原子光谱原子化器之间发生传输损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对元素实现室温原位捕获富集,并室温原位释放检测的低温等离子体原子化器,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原位捕获原子化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目前,对样品中元素的检测已有达到亚微克/ 公斤的需求,而常规原子光谱的检测灵敏度通常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所以需要通过富集-释放的过程来提高检测灵敏度。
常用的富集-释放过程既可在液相中进行,也可在气相中进行,比较而言气相过程相对较为简单、方便。但常规气相富集-释放往往要使用高温,这会造成能耗的提高和装置的复杂,实用新型专利201610141066.1中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气相捕获和释放装置和方法,可在室温实现砷(As)的室温捕获和释放,可提高检测灵敏度8倍以上。该专利很好的解决了室温捕获- 释放的问题,但在该专利中用于捕获-释放的装置串接在原子光谱的原子化器的前端,其结构仍然较为复杂;并且根据实施例1中给出的数据,其进样量增加10倍以上,而富集效率仅提高了8倍,说明该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损失,考虑到捕获-释放装置和原子光谱原子化器之间存在明显的传输距离,应该是发生了传输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原位捕获原子化器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原位捕获原子化器,其一种结构示意于图1中,图中柱状放电电极,网状放电电极,分别与高压放电电源的两极相联;柱状放电电极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管状电介质,网状放电电极的内部衬有第二管状电介质,第二管状电介质上装有载气入口,其中第一管状电介质不是必需的,可以取消;在第二管状电介质和柱状放电电极或第一管状电介质之间形了的放电空腔。使用时,先将含有待测元素的气态分子或气溶胶与含有氧气的混合气体由载气入口导入放电空腔中,同时打开高压放电电源在放电空腔中发生放电形成低温等离子体,此时混合气体中的待测元素将被捕获在第二管状电介质的外壁和第一管状电介质的内壁上,实现待测元素的捕获富集;之后关闭高压放电电源,并从载气入口导入含有氢气的惰性气体,吹扫一段时间后再次打开高压放电电源,在放电空腔中发生放电形成低温等离子体,此时,被捕获的待测元素将被从第二管状电介质的外壁和第一管状电介质的内壁上释放出来,并在放电空腔中形成待测元素的自由原子和激发态自由原子,可用于后续原子光谱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4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自动摇匀装置
- 下一篇:一种HE制片用烤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