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岩心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3432.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6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明;练章华;熊汉桥;陈一健;陈力;岳超先;吴若宁;朱杰;孙运昌;王启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岩心 夹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岩心夹持器,它包括中间容器(1)、电机(5)、设置于中间容器(1)左右侧的岩心夹持器A(2)和岩心夹持器B(3),中间容器(1)的顶部设置有中间容器加压孔(4),中间容器(1)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空腔A(6),岩心夹持器A(2)与岩心夹持器B(3)对称设置,岩心夹持器A(2)包括筒体(7)、柱塞(8)和岩心(9),筒体(7)的左端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柱塞(8),岩心(9)设置于筒体(7)内且抵压于柱塞(8)与筒体(7)右端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夹持两个不同岩心并做研究、能准确模拟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侵过程、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岩心夹持器。
背景技术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钻井过程中,地层中的流体(油、气、水等)进入井筒,可能导致溢流,如果失控便会导致井喷,使得钻井设备被损坏,危及钻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破坏石油天然气资源,污染自然环境甚至导致油气井报废等严重后果,给石油工业带来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能够相对精确地分析地出气侵过程是防止气侵和安全钻进的关键,然而在国内与此相关的实验仪器较少,尤其是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气侵过程的实验仪器更少。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气夜置换及封缝堵气实验测试装置”,其主要采用可视化研究方法,研究常温常压下的气夜置换的现象,虽然能够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进性,但是不能模拟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侵过程,导致无法研究动态条件下的气侵过程和封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夹持两个不同岩心并做研究、能准确模拟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侵过程、操作简单的新型岩心夹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岩心夹持器,它包括中间容器、电机、设置于中间容器左右侧的岩心夹持器A和岩心夹持器B,中间容器的顶部设置有中间容器加压孔,中间容器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空腔A,岩心夹持器A与岩心夹持器B对称设置,岩心夹持器A包括筒体、柱塞和岩心,筒体的右端部固设于中间容器上且与空腔A连通,筒体的左端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柱塞,岩心设置于筒体内且抵压于柱塞与筒体右端部之间,柱塞内设置有多个沿柱塞轴向布置的进气孔,岩心的外部覆盖有电极膜,电极膜上镶嵌有软电极,软电极贴在岩心外表面上,电极膜的外部顺次包裹有胶套和隔热垫,胶套与电极膜之间形成有加压环空,隔热垫与胶套之间设置有加热丝;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连通加压环空的加压孔,所述电机设置于中间容器的下方,电机的输出轴伸入于中间容器内且输出轴上安装有叶片。
所述进气孔均匀分布于柱塞中。
所述的岩心夹持器A和岩心夹持器B关于中间容器对称设置。
所述岩心与柱塞之间形成有空腔B。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夹持两个不同岩心并做研究、能准确模拟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侵过程、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I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中间容器,2-岩心夹持器A,3-岩心夹持器B,4-中间容器加压孔,5-电机 ,6-空腔A,7-筒体,8-柱塞,9-岩心,10-空腔B,11-进气孔,12-电极膜,13-软电极,14-胶套,15-隔热垫,16-加压环空,17-加热丝,18-加压孔,19-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3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通法兰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