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蚁诱杀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3253.2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侯亮;常毅飞;张健;孙康;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亮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4650 河南省南阳市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蚁 诱杀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第一箱体的上方,且第一箱体和密封盖之间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套接设置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顶端设置有提手,且第二箱体内设置有诱剂,所述第二箱体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贯穿第二箱体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箱体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贯穿第一箱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大于第二箱体上的第四通孔。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放置白蚁诱饵诱杀白蚁,实现传统防治白蚁功效,而且使用方式多变,可以置于地下也可以放置在房屋角落内起到预防白蚁及诱杀的效果,而且可以安装在植树林防止白蚁对植被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防治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蚁诱杀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防治白蚁的方法是将采用化学防治,如将杀虫剂药液施在土壤中,这种方法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人们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理念,它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有关环境互相作用原理,利用非化学防治手段来防治白蚁的危害,主要采用了开有出入孔的壳体,壳体内设置白蚁诱饵,让白蚁啃食诱饵以及运食料回到巢里,白蚁因接触或吞食药剂而中毒死亡,巢里的其他白蚁进而啃食运回的食料或同伴的尸体,这时药剂就会传递给其他白蚁,导致整巢白蚁都中毒死亡。
现有技术中的白蚁诱杀装置结构简单,不能很好对白蚁进行诱杀,并且盛放诱剂的多为塑料袋,塑料袋难分解且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且塑料袋容易扎破,不利于放置,另外盛放诱剂的装置通常直接放置在壳体内,当白蚁达到一定数量时,不便于更换诱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蚁诱杀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白蚁诱杀装置结构简单,不能很好对白蚁进行诱杀,并且盛放诱剂的多为塑料袋,塑料袋难分解且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更换诱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白蚁诱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第一箱体的上方,且第一箱体和密封盖之间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套接设置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顶端设置有提手,且第二箱体内设置有诱剂,所述第二箱体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贯穿第二箱体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箱体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贯穿第一箱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大于第二箱体上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箱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的安装部呈两排两列均匀设置在第一箱体一侧,四个所述的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贯穿安装部两侧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箱体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第一箱体底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为长方形,所述第一箱体下方边缘位置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设置为椎体形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设置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中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设置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铝塑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诱剂设置为松木粉、玉米棒粉、艾草、糖类、洋葱、真菌类或信息素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诱剂设置为松木粉、玉米棒粉、艾草、糖类、洋葱、真菌类或信息素中的一种构成的板体,且板体至少设置为六个,所述诱剂上端离第二箱体顶端设置有4mm的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放置白蚁诱饵诱杀白蚁,实现传统防治白蚁功效,而且使用方式多变,可以置于地下也可以放置在房屋角落内起到预防白蚁及诱杀的效果,而且可以安装在植树林防止白蚁对植被的损坏。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箱体下方设置有支脚,且支脚设置为椎体形状,使得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在地下,并且支脚的高度高于第一箱体底面的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在地下时,由于支脚和第一箱体底面的高度差,使得第一箱体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氧气,从而提高了白蚁诱杀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亮,未经侯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3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